400余名师赴理县17载支教初心不改 遂宁支教理县纪实

遂宁日报 2018-07-18 08:14 大字

温馨的教室、有趣的教学方式、生动的角色扮演……5月29日,来自遂宁市船山区盐关街幼儿园的米春宇老师的区角活动颇受孩子们欢迎,沉浸在“消防员”“售货员”“医生”角色当中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生动的一幕发生在理县机关幼儿园大二班教室里。

得益于遂宁17年来教育对口支援帮扶,理县学生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到遂宁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正慢慢推动着理县教育行稳致远。

接力送教教育援藏为理县送来“名师”

在理县营盘街小学从教几十年的王富明仍然记得第一个来自遂宁的支教老师刘荣。“很认真负责的一个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17年前,交通不便,从遂宁到理县一般需要两天,老师们也大多住在只有公共厕所的老房子里。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遂宁的支教老师却来了一批又一批。

今年5月22日至25日,船山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静携遂宁六中、高升教育集团、顺南街小学教育集团、裕丰街小学教育集团、北辰街幼儿园等校园长及学科骨干教师近30人,再次来到理县开展“校校对口”结对帮扶活动。

2001年,卢静作为第一批支教教师来到理县桃坪小学。对于志在授人以渔的卢静来说,高原反应和身体不适并没有难住她。通过与受援学校师生广泛座谈交流、与家长交流、随堂听课等方式,调整思路方法,卢静快速进入了教学状态。

支教时间虽然有限,但对理县教育的关心关注却从此留在卢静心中。近年来,船山区通过整合名师资源,成立了船山区名师工作室理县工作站,内设数理化等学科工作室,通过定期赴理县开展专家讲座、名师送课、学术研讨等活动,共享教学资源。除了接收理县派出的干部教师到船山挂职跟岗外,还接收了100多名理县一线教师到船山的学校跟岗学习。在遂宁与理县结对的16所学校中,船山区就有5所。17年来,遂宁400余名师援教理县,仅船山区便为理县输送支教教师200余人。

多方借力激活理县教育“造血”功能

这些日子,大英中学教科室主任卢霖格外高兴。挂职理县中学副校长近两年,卢霖通过不定期上公开课和示范课,作专题培训引领课改,让理县中学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提升。他所主导的“三课(课改、课题、课程)”研究助推全新的“三导五环”课堂教育模式已于2017年全面铺开。对于该教育模式的研究不仅成为阿坝州普教重点科研课题,更打破了理县中学无省级课题的现状,成功成为四川省省级资助金课题。

同样是在理县中学,来自蓬溪县大石中学的援藏干部杨思竺与理中5名青年教师进行结对,指导他们制定工作计划,与他们交流,传授自己的教育心得,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来自遂宁的援藏干部和支教教师并不局限于授课,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传帮带解决了理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他们带来的教育资源,提升着理县的教育质量。”理县教育局副局长何平树说。

17年来,来自遂宁的教育管理人员把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学校,帮助受援学校制定发展思路,完善管理制度。专任老师与当地老师“结对子”,协调与遂宁学校建立校校结对帮扶关系。不少学校还通过网络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两翼齐飞”。

通过援藏干部于建的协调,薛城中学用上了射洪县柳树中学购买的网络教育资源“e卷通”;在营盘街小学,援藏干部郑小萍将安全教育常抓在手,两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爱洒理县把理县当作第二个“家”

2017年9月再次踏上理县土地,蓬溪县鸣凤镇附南小学老师敬中军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激动。“第二次来支教了。”51岁的敬中军儿女都已经成家,本该含饴弄孙的他却选择回到理县支教。每周上8节科学课,遇到其他老师外出学习,敬中军一周要上15节课,“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是值得庆幸的事。”

高考前夕,下孟乡清流村贫困户王长寿接到了来自船山区教体局的援藏干部王小荣的电话。“孩子快高考了,别给她太大压力。家里还缺什么,我下次给你带过来。”短短数语却满含深情。从2016年援藏以来,王长寿和女儿王春梅就成了王小荣的重点帮扶对象。“每周都要来看我们,就算不来也要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学习。”王长寿的话里是道不尽的感激。

以心换心,以爱博爱!越来越多的援藏干部和支教教师将理县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仁里小学教师姚勇来到营盘街小学后,在这里建立了支教教师之家。周末,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体会,分享经验,共同探索更加贴合理县实际的教育方式。

来自经开区玉龙中学的唐永亮希望长久地留在第二个“家”。“我已经申请了,希望能够在支教期满后继续留在这里。”这位执教26年的音乐老师的到来改变了薛城小学缺乏专职音乐教师的局面。

就在记者到来的前一周,来自射洪的支教教师杨超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在他生病的那一刻,下孟小学的老师和理县教育局负责人立刻将他送往成都华西医院救治。得知记者来自杨老师的家乡,学生们自发给杨超写起了信。“杨老师,早日康复”“杨老师,我们等你回来”……孩子们真切的话语中是对杨超的关心,更是对所有支教教师诚挚的敬意。

17年的坚持和奉献,遂宁援藏干部和支教教师用真情和真心谱写的杏坛“暖歌”响彻在理县的山川河流之间,回荡在理县师生的脑海与心间。(全媒体记者颜朝辉)

新闻推荐

理县人社局全力推进 “最多跑一次”改革

本报讯(陈科)近日,笔者从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提高行政效率,该局着力构建窗口...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