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风文明”破题 书写乡村振兴理县考卷

阿坝日报 2018-06-05 09:35 大字

■记者哈斯满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5月,走进理县美丽的吉祥谷河畔,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处处涌动着清爽的文明之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新时代给出“乡村振兴”答卷,理县以乡风文明破题,提升乡村整体道德风尚,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创建工作高效开展,创新正向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合力。

文化入村

——营造环境之美为乡村文明增“质”

“要么剧团来演,要么村民自己演,节目都是大家爱看的。”在理县通化乡,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文艺演出。该乡党委书记颜贵军告诉记者,乡里坚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就是希望带给村民欢乐的同时,陶冶村民的情操,营造勤劳致富、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如今在通化乡,曾经随地倾倒的污水被排污管道引至村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堆积成山的垃圾及时被集中收集清运,村里再也闻不到异味……不仅乡村更美了,还让广大群众尝到了“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创业“甜头”。

“村里环境变好了,节假日游客也因此增加了。把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让村民住上新房,还让他们拥有了‘第二产业\’,一方面拓宽了村民的增收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建设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开了好头,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旅游接待能力。”以旅游业兴村的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树军深有感触地说。

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近年来,理县依托村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小舞台,引导群众组建移风易俗文艺服务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乡风文明政策和黄赌毒的危害,吸引、鼓励群众参加摄影、书法、广场舞等积极健康的兴趣社团;组建志愿服务队和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宣讲、敬老扶弱助贫等志愿服务活动。

一墙一风景、一牌一阵地。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公示牌、宣传语已成为理县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既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又美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言人”和乡村文明的“传播者”,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身边榜样

——营造人文之美为乡村文明塑“魂”

“这些年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二古溪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自豪地说。

“好风气的形成,得益于‘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里\’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王平说,以前,村里总有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进而影响整个村的风气,如今,通过一系列表彰活动,村民开展热烈讨论,反思自己的不足,形成“人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风气。

去年以来,理县各乡镇开展了“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夫妻、好邻里”及“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示范等措施,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形成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着力传承培育优良家风,积极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

二古溪村村民泽朗初去年7月被理县夹壁乡党委、政府评为“夹壁好人”。泽朗初家7口人,夫妻二人在家种地,家有76岁的婆婆,丈夫的弟弟患脑膜炎、妹妹患小儿麻痹症,泽朗初娘家还有70岁的母亲,一家人可谓是老弱病残,能把这样的大家庭经营好,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包容。泽朗初用勤劳的双手撑起这个7口之家,与家人和睦相处,融入这个家庭26年来,从未与家庭成员发生过矛盾,她的爱心、善良、勤劳成为全家和谐的润滑剂。

如今,泽朗初的事迹已经成为理县引领好乡风鲜活的教材,文明之风已深入千家万户,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通过评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带好村里的风气,这样做很有意义。”二古溪村村民松尔基说,如今,村里敬老孝老、尊亲养亲蔚然成风。

一个“好媳妇”带动一个村,一个“无私奉献标兵”带动一大片,一个“优秀少年”带动一个班,一个“文明户”带动众乡邻。在理县,人人比文明进步,“好人群体”愈来愈大,“做好事、献爱心、讲奉献”,逐渐从个人自发行为变成了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三治融合

——营造风尚之美为乡村文明提“神”

酒席最高标准每桌400元,不喝单瓶50元以上的白酒……这份饱含乡土气息的《二古溪村红白喜事细则》已成村民们的行动自觉。

“全县完善规范村规民约,选定了夹壁乡二古溪村作为州、县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示范村,经过征求村民意见、召开村民大会表决等程序,全县各村村规民约根据实际情况,在勤俭节约、孝老爱亲、互帮互助、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该村支部书记王平告诉记者,二古溪村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制定了“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细化了《二古溪村红白喜事细则》,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村美、民富、风正,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薛城镇11个村成立‘道德评判团\’,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团支部书记、老干部等7至9人组成,结合身边的好人好事、环境卫生、‘星级文明户\’评选、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每月进行评判,对不良风气、不良习惯进行劝阻,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薛城镇党委书记顺明春告诉记者,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每个村都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基层治理体系创建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形成尚法守制、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去年以来,全县开展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宣传教育活动近56场次,发放法治宣传文化用品共计2400份,宣传资料6000余份,开展送法进乡村24次。

“通过治理,村内近年来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无一起缠访闹访行为,无一人涉‘黄赌毒\’,先后获得阿坝州依法治村示范村,‘四好村\’等荣誉称号。”三寨村党支部书记孔文龙说。

在规矩的引导下,在榜样的激励下,红白喜事讲排场的人少了,新事新办的人多了;闲暇时打牌喝酒的人少了,努力发展产业的人多了……在理县,文明乡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乡风淳,乡村兴。放眼各乡镇村寨,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理县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张列兵赴理县看望慰问援藏干部时要求 牢记承诺 用心用情努力工作

(全媒体记者郑小艳)5月15日、16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列兵带领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赴理县看望慰问遂宁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

理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理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