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周年随感

阿坝日报 2018-05-18 09:25 大字

■梁敏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语谓之的立身立家立业之年,到累积经历而有所深思和感悟之龄。不觉,十年已过。

十年前的“5·12”,举世振动。震中映秀,8级强震将整个龙门山脉撕裂。受命,作为阿坝日报社记者的我,在震后第二天出发去一线。一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第一站,到达理县,我和同事在余震不断的高半山采访中,躲避山谷滚落的巨石和坍塌的民房。三天后,由于汶川缺乏报道力量,我又只身赶往支援。物资匮缺,基础尽毁,采访的危险与艰苦,可想而知。

震后80余天,在理县、汶川参与了抢险救人、救灾防疫、群众安置等多项报道;恢复重建3年,从农房重建、基础建设、产业恢复,在灾区行走近30个月,见证了灾区的涅槃。作为一名记者在这一段工作经历中最难忘的是爱,爱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

爱,来自受灾群众。采访的路上,倒塌的房屋前,“一贫如冼”的他们摘下地里仅有的水果、拿上领取的矿泉水站立在路边相赠,一句句“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让我饱含热泪地记录。他们朴实真诚,党和政府的倾力相助,让他们的自强和乐观更有底气。

爱,来自祖国和同胞。“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到英雄的中国人民!”震后最强的声音,是祖国对世界的宣言,是祖国对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救援部队、专业救援队、工程机械、医务力量迅速集结,驰援灾区;全国人民献血、捐款、捐物资,给饱受灾难的同胞以家人的温暖。记得国外一篇报道这样说: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在我的记忆里,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感人片断,还有很多重生的喜悦故事,但给我最深感受的,是“爱”。用一句网语来结束这一篇简短的文字吧——“历害了,我的国!!历害了,我的家!”

新闻推荐

刻骨铭心的经历 讲述者:曾长明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我已经从理县旅游局退休,桃坪羌寨旅游公司聘请我担任民俗文化顾问,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们...

理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