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间,带动百余名乡亲增收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2-02 08:11 大字

□李霞 文/图

“按照当下有机香菇、木耳的市场价格,去年产量有13吨,除去成本、人工费,收入超过了100万元。”近日,走进位于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的徐家村,杨帆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杨帆给笔者算起了收入账,话语间难掩喜悦。

这位当过战士、从事过安检工作的90后帅气小伙,4年前为何放弃大城市优越稳定的工作,义无反顾回到家乡谋发展?

返乡当农民 扎根深山种菌菇

杨帆18岁入伍当兵,退伍后曾在九寨沟机场、成都移动公司打拼了6年,工作稳定有保障,乡亲们十分羡慕。2017年春节,杨帆回家陪爷爷过年,他无意间吃到隔壁种植大户家的香菇时,连声叫好,说这种味道在大城市里吃不到。

再看眼前的村庄,已与从前大不一样。以前回家时泥泞的小路已变成平整开阔的水泥路,山上大片荒林只能当柴火烧。路修通了、原材料也有了,“我要在家种菌子和木耳!”他心中一动,把想法告诉了爷爷。

怀揣着工作几年积攒的5万元存款,流转了 100余亩土地,他办起了杨帆家庭农场,种植香菇和木耳。

创业遭挫败 初心不改迎丰收

当理想扎根现实土壤,艰难往往超出想象。先是没有村民愿意到杨帆的农场务工,实在没辙的杨帆将自己仅有的存款换成了一沓沓零钱,承诺给村民日结工钱。从开工第一天仅有的6人,到现在在家庭农场季节性务工的135人,杨帆用诚心打动了村民。

农场刚步入正轨,又遭遇了几千个菌棒感染坏死的难题。见心急如焚的杨帆整宿睡不着,爷爷拿出养老钱交到了杨帆手里。杨帆哽咽着对爷爷说道:“我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杨帆前往青川学习经验技术,最终将菌棒感染的势头遏制住。

付出终有回报,尝遍了创业的各种酸甜苦辣,2017年7月,杨帆的家庭农场终于迎来转机。农场的第一茬段木木耳喜获2400斤的大丰收,按照当时的市场价,仅凭木耳就得到了近10万元的收入。

如今,杨帆家庭农场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逐渐成熟,木耳、香菇也通过了农产品有机认证,通过网络平台和亲友推广,不愁销路。

不忘众乡邻 带领村民奔小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在尝到创业成功的甜头后,杨帆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参与到食用菌种植的行列中来,不仅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还免费传授种植技术。

“以前在家务农没啥收入,现在跟着年轻娃学了香菇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到手了!”白朝乡新房村4组村民杨礼先的日子变好了,杨帆免费为其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目前他已发展木耳2万余段、香菇5000余段,产值在10余万元,加上夫妻俩常年在杨帆家庭农场务工的收入,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像杨礼先一样,经过杨帆带动发展香菇、木耳的村民种植户共有20余户,其中种植大户就有5户。

同时,杨帆的家庭农场坚持使用村里闲散劳动力,每年务工支出40万元左右,长期用工15人,季节性用工135人,带动周边贫困户35户、非贫困户28户共130人就近务工增收。今年,除了种植香菇和木耳,杨帆家庭农场还种植了75亩羊肚菌,不出意外,今年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杨帆(右)在分装木耳。

新闻推荐

九寨沟县生态系统 逐步恢复至震前水平

本报讯(莫锴)“真的是太漂亮了,茫茫林海间完全看不出地震遗留的痕迹了。”近日,笔者走在新川九路上,成片的林木成为了沿途靓丽...

九寨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寨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