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莱支教记事
□王羽倩
2019年9月13日,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经历了6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后,通过审核、面试、培训等程序,我作为一名外派海外的华文教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未知的忐忑,踏上了汶莱这块神奇的热土,来到了位于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湾的百年名校——汶莱中华中学。
不少国人是通过明星吴尊了解到这个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国家,而我所外派任教的汶莱中华中学正是吴尊的母校。初到汶中,我感受到学校董事会和校领导非常重视华文教学,作为汶莱的第一大华校,学校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国内语文教学有很大区别,同时也有非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因为在国内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所以顺理成章被分到了华文高小组(一二三为低小组,四五六为高小组)。汶中的班级根据学生成绩情况分为前段班和后段班,我主要承担四、六两个年级四个班的华文教学,班上又分华裔生和非华裔生。
第一次走进课堂,面对中国老师,同学们的态度既热情友好,同时还有几分好奇。他们用中文自如地和我交流,这让我对接下来的教学信心满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不能以国内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孩子。在国内,我推崇“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引经据典,发散拓展,力求严标准,高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面对海外学生,如果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成语和非常书面化的词语,同学们会很难理解;并且他们对中文发音也比较陌生,我以正常语速讲课,同学们会感到有点快,毕竟他们平时是用英语和马来语进行交流。所以我调整了方法,尽量放慢语速,并做到教学指示简单明了,准确无误,不产生歧义。同时我尝试在课间用英语和学生们交流,可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听不懂我的发音。是啊,十几年前在大学时所学到的英语,早已生疏。而其他生长于东南亚国家的华文老师,英语和马来语都很流利,所以在教学中更容易和学生沟通。面对这些困难,我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向同事们请教英文,并通过各种APP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如今,对于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他们已经能听懂我简单的英文解释,这让我非常欣慰。
由于华文高小组是集体备课,所以老师们使用的课件是统一的,与国内不同的是,每一次的听写和功课都要打分、评定等级并做好记录,因为同学们在期末时会有平时的功课分。除此之外,口试和专题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任务,华文成绩好的同学会参加全国HSK考试,11月份时学校还举行了HSK颁奖典礼。
疫情来临之前,汶中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有各种兴趣社团,比如戏剧社、羽毛球队、摄影社等。我还惊奇地发现,汶中许多孩子都有歌唱和绘画的天赋,他们的绘画线条流畅,构图明艳,手工作业也做得非常棒。我曾经在学校歌唱比赛中担任初赛的评委,许多参赛同学歌喉舒展自然,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起初我以为他们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学习艺术课,但我询问大多数学生,他们却说自己没有刻意学过。而我所知道的国内除了一部分喜欢文艺的孩子,还有一些学生是被家长逼着学习艺术特长,所谓学如牛毛、成如麟角。我猜测汶中的同学们的兴趣特长可能也来自于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吧。
这学期由于疫情的关系,同学们上了一段时间的网课,我们的课件全部重新制作,每位老师分配好教学任务,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学到了更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这让我对以后的华文教学工作更有信心了。
在汶莱,华文相当于学生的第二外语,并不参加政府规定的学科考试,同学们的模拟考和年终考是由学校安排的。但我发现,许多家长和同学还是很重视华文学习,在classdojo(教师家长交流平台)里,经常有家长咨询和了解孩子的华文学习情况,有一些华文基础好的同学对中国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上课时,同学们知道我是四川人,就要求我给他们讲几句四川话,由于四川话方言特点并不重,我发现他们不仅可以听懂一部分,还会模仿着说一点。在他们的认知里,觉得四川的特点就是麻辣的川菜,我笑着对他们说:“四川不仅仅只有火锅,还有种类繁多的美食,老师的家乡达州市有很多特产,比如灯影牛肉、旧院黑鸡和黑鸡蛋就享誉全国并出口到其他国家,还有凉虾、凉糕、冰粉等各种小吃;而且我们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卧龙熊猫基地风景优美,还有我家乡的4A级景区八台山,海拔高度两千多米,有日出、佛光、云瀑等景观,是四川最先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夏有暖阳冬有雪,欢迎同学们来四川做客,来一次心灵之旅。”孩子们非常开心,他们叽叽喳喳地告诉我“老师,我去过日本旅游,见到过雪。”“老师,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去马来西亚玩。”“我去北京旅游过,天安门的人太多了。”看到他们那纯真的眼神和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深深地意识到,不能只用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来要求自己,我不仅仅是华文老师,更要升华思想,做好中华文化传播和沟通的桥梁。
今年我所教的四年级有一个男孩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不仅功课好,而且字写得非常漂亮,能写楷书和行草,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成年人。让我汗颜的是,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字还没有他写得好,他的作业简直像一幅艺术品一样,让我每一次给他的功课打上“A+”的时候,都忍不住在旁边写上一个“Good”。可能是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吧,他很喜欢华文,而且特别喜欢在课间休息时间和我交流,他告诉我,他天天在家练习毛笔字。无意中,我听同事农老师说起这孩子的父母是她的朋友,并且家人都是讲英语的,这孩子非常爱看华文书,有时候讲到一些华文知识,他妈妈都不了解,所以现在他父母关于华文的很多知识是这个小朋友教的。他还告诉家人说,他以后考大学要考中国北京和上海的学校。真的很难相信一位四年级的海外学生会有这样成熟的思维。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我更感觉到我们的华文教育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华教事业的成效,更是海外华教的意义所在。
教学相长,渡人渡己,能为华教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骄傲而又自豪,愿我们每一位从事海外教学的华文老师不断努力,不负当下,不负韶华!
新闻推荐
闻汛而动他们筑起青春堤坝——汛情期间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亮点点击青青儿童乐园里,专业志愿者正在和孩子们互动。共青...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