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个日夜 他们共同努力 九寨·守护

成都商报 2019-09-25 04:31 大字

长海景色吕宁宁

他们 有援建者、外来商家、当地村民

他们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震后九寨

他们 一起迎来了九寨的涅槃

两年前的那场地震,让九寨沟遭受损失。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当我们翘首期盼九寨沟归来的同时,她自己也在进行着惊艳蜕变。这背后,则是数以万计“坚守者”的努力,他们或是当地村民,或是外来商家,或是九寨沟的援建者……两年,他们,就像九寨沟的“守护者联盟”,用自己的方式坚守九寨、建设九寨,如今终于迎来“九寨新生”的这一天。

近日,红星新闻特别报道组走进九寨沟,走近他们,聆听那些真切而动人的九寨坚守故事……

援建者:吕宁宁

一位两个月5天探亲假的父亲

“终于要开放了,今年10月应该就可以回家了。”新修的九寨沟国际医院就在他身后,吕宁宁站在医院前的空地,长吁了一口气。这家按照国家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是九寨沟漳扎片区和九寨沟景区核心区的医疗保障中心。

这家医院,就是吕宁宁和同事们在九寨沟待了一年多,一起“攻克”援建的。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以设计牵头总承包模式,承建了九寨沟小学、九寨沟国际医院、九寨沟县民族体育馆等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作为九寨沟项目漳扎片区项目负责人,吕宁宁去年3月底接到援建任务,几天后来到九寨沟,与另外8名同事会合,开启九寨沟灾后重建之路。

吕宁宁说,重建的工期特别紧急。因为工作,与家人分离是必然的。吕宁宁说,以前跟家人说好的建设时间,也一直往后推。在九寨沟援建期间,每两个月有5天假可以回家探亲,但从九寨沟到成都的路并不好走,他基本有两天时间要耽搁在往返路上。与孩子的分离,最让他揪心。他说,自己来九寨沟时,娃娃才1岁多,现在都2岁多了,“回家孩子不让我抱,也不喊爸爸……”

如今,得知九寨沟即将开园,吕宁宁说:“虽然很辛苦,但也值得。”

坚守者:彭秀碧、潘长成

就算生意受影响,他们仍“不离不弃”

在彭秀碧的小卖部外,新铺的柏油马路还冒着热气。这条新修的路连通的,正是游人去往树正寨的路。地震以前,树正寨各个角落游人如织。而地震后,九寨沟关闭,寨子变得寂静,彭秀碧,是寨子里唯一一个坚守的“外来人”。

她是南充人,来九寨沟已有5年,多年前的一次旅行,让她和家人萌生了来这里生活的想法。她还记得2017年8月8日那天,她正在收拾铺子时,地震突然发生了。第二天一早,景区要求他们全部撤离,当天她就和家人一起回南充。她心里一直牵挂九寨,“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

去年3月8日,九寨沟景区部分开放,她和家人迫不及待地回来了。再次归来,九寨沟没有想象中热闹,“每天只有2000多名游客,基本没有生意。这里待着舒服,赚不赚钱都不要紧。”彭秀碧的店成了九寨沟里为数不多还在营业的小卖部。她说,在树正寨,外地人只有她一家,就算是为了工人们的方便,她也要坚守。

本月17日下午,九寨沟沟口,潘长成在他的万州烤鱼店门口招揽生意。景区关闭后,客流量少了,他的客人也少了。这是潘长成在九寨沟开店的第五个年头。九寨沟即将开园,默默坚守了两年的潘长成,终于看到曙光,“就等开园了!”

归来者:尤仲格萨

地震后立即回乡,“应该不会再走了”

“不会出去了,我对家乡很有信心。”今年32岁的尤仲格萨当年得知家乡遭遇地震的第二天,就立即从成都赶回九寨沟。

他家在树正寨。地震后,他家的房子被拆除重建。

9月19日,寨子门前的沥青路正在铺设,尤仲格萨和寨子里两位年轻人站在大门前有说有笑。地震后,寨子里很多人家都换了新房。他的家在进寨子的左边,地震以前,尤仲格萨家一楼的两间铺面每年可以租10万元,一家人就住在二楼,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说,地震之后,没有人做生意了,房子成了危房,他们干脆拆除重建。新房子是花了几十万修筑而成的水泥砖混楼房,宽敞坚固,旁边有楼梯直通二楼,目前主体结构已完工,开园后不久就可以竣工。

尤仲格萨说,跟地震前可观的收入相比,现在的收入为零。但他对开园后的情况还是很有信心,“虽然头两年可能会‘恼火’些,但再过两年就会好。”会不会回大城市?他表示,应该不会了,“毕竟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今后就准备在家乡发展旅游业了,我对家乡很有信心!”

新来者:马贵珍

“在这么美的地方,干一辈子都可以”

九寨沟草地乡村民马贵珍在景区长海景点担任环卫工,这几天看着一波波来验收的人,她内心很欢喜。“快开园了,每个人都有钱挣!”她有些高兴地说。

之前,马贵珍在九寨沟县城打工;去年,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九寨沟景区干活,深深喜欢上这里。她连用几个“好”字概括这里的生活,“吃得好,空气好,生活好……拿着工资,还能看美景。”

随着九寨沟灾后重建,由于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许多人来这里找到活干,马贵珍夫妻就是其中一对。如今,马贵珍感到特别满足,她说工作合同是一年一签,“如果能在这么美的地方干下去,干一辈子都可以。”

红星新闻特别报道组 王明平 章玲 谢辉 摄影报道

展望新九寨

航线通了

九黄机场复航,航线将陆续恢复

8月8日上午,搭载着78名旅客的四川航空3U8009次航班平稳降落在九黄机场,标志着九黄机场恢复航班运行。9月6日,九黄机场恢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执飞成都至九寨航线,每周4班。

23日,记者从九黄机场获悉,目前成都往返九寨,每日一班。恢复运行的首条航线为成都-九寨沟黄龙往返航线,每周二、四、六由四川航空公司执飞,具体航班时刻为:成都双流机场至九黄机场航班号3U8009,起降时间10:20-11:20;九黄机场至成都双流机场航班号3U8010,起降时间12:10-13:15。航程约为1小时。据九黄机场消息,计划2019~2020年冬春航季(2019年11月~2020年3月),在目前已经恢复成都-九寨航线每日运行1班的基础上,增加北京-九寨航线,每周3班;2020年夏秋航季(2020年4月~10月),计划恢复上海、杭州、长沙、郑州、重庆、西安等航线。

配套齐了

带停机坪的医院月底投用

九寨沟景区9月27日将开园迎客,九寨沟国际医院(国际旅游应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配套建设也将在9月底投入使用。

据介绍,九寨沟国际医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设置有门诊、急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放射科、检验科、公卫科、手术室等科室,有107个床位(综合楼住院部91床位,康养楼16床位),配套营养厨房、行政办公、专家公寓、职工单身公寓、倒班楼、液氧站、污水处理站等设施。该医院还设有停机坪,方便2吨左右的直升飞机起降,若游客在景区遭遇突发情况时,可紧急运送到成都等周边地区的大型医院救治。

玩法多了

万米彩色骑游道等你打卡

近日,记者在九寨沟景区沟口人车分流系统建设项目工程现场看见,3米宽的彩色沥青中间画上了黄白蓝三色的分道线,显得分外靓丽。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新建的九寨沟景区沟口道路总长12238.6米。其中,骑游道10568.07米,道路平均宽度3米,该骑游道起于隆康桥,止于漳扎一队桥,预计9月底完工通行。

在天堂口实验段,记者看到,该段骑游道已经铺设上了彩色沥青。骑行道附近七八百商家以及前来九寨沟景区的游客出行将更加便捷。骑行道旁的重庆特色中餐馆老板潘先生说,骑游道美观大方,非常安逸。

熊猫乐了

种下30万株箭竹

大熊猫可边走边吃

这个季节,九寨沟县黄土梁片区已经开始降温。黄土梁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位于四川省勿角自然保护区内,连接王朗与勿角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是秦岭与岷山山系大熊猫种群遗传交流及其栖息地连通的关键节点。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黄土梁大熊猫走廊带林地受损,加剧了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降低了栖息地质量。对此,灾后重建中,相关部门专门编制了修复方案,项目投资1200万元。

根据项目修复方案,将采取大熊猫主食竹抚育复壮、补植补造、林下栽竹等措施。其中,九寨沟黄土梁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将补栽大熊猫主食竹、修复栖息地2万亩。

今年3月,项目施工方开始大规模种植箭竹。九寨沟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张泽称,目前已栽种了30万株箭竹、0.8万株连香树和1.7万株白桦树,等到明年,养护人员将会对没有成活的进行补植,还要通过连续3年的抚育和管护,确保受损植被真正恢复,改善大熊猫的栖息和迁移环境,为大熊猫提供食物保障。“今后,大熊猫就可以在这条线上边走边吃。”

新闻推荐

中科院空天院:遥感监测显示九寨沟已逐渐恢复至震前水平

九寨沟核心区全貌。中科院空天院/供图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3日发布消息说,最新空间遥感监测显示,四川...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