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山青宜为家 九寨沟县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阿坝日报 2019-09-19 09:03 大字

■王吉玲 王小玲

“守住青山绿水,就守住了金山银山。”近年来,九寨沟县始终坚持“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补短板、强动力,扬特色、增优势,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一体化、绿色化的生态品质之城。

回首2017年12月8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指导恢复重建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提出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

在五大重建任务中,将“科学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两年来,九寨沟县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一刻不曾停歇。

“生态审查不过关,一律不准开工。”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九寨沟县专门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组,调集环保、规划、旅游等领域68名专家,对每个项目同步开展空间规划审查和生态文明建设审查,确保重建项目既符合科学规划,又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在生态修复保护方面,优先启动实施13个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重建项目。

黄土梁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位于九寨沟县勿角自然保护区内,连接王朗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与岷山山系大熊猫种群遗传交流及其栖息地连通的关键节点,但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这条走廊带林地受损,加剧了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降低了栖息地质量。

灾后重建中,相关部门专门编制了项目修复方案:采取大熊猫主食竹抚育复壮、补植补造、林下栽竹等措施,修复黄土梁、施家堡—小河、黄土梁—王坝楚等3条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共修复面积5万亩。其中,九寨沟黄土梁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补栽大熊猫主食竹、修复栖息地2万亩。

去年1月,在启动震损林地清理的同时,当地对受损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修复方案,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启动震损林地植被恢复项目。

治理中,九寨沟还积极发动受灾村民和贫困户参与植被恢复项目。目前,景区外划分的159个工程造林地块均已种上岷江柏、连香树、花楸、云杉、疏花槭等树苗。

据统计,全县现已完成保护区外震损林地植被恢复1.84万亩,修复珍稀动物栖息地1.85万亩,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基本达到震前水平。

灾后恢复重建绝不仅仅是“复原”,更是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能力的升级、藏区民生的改善。在面临环境容量有限等现实困难的情况下,九寨沟感恩奋进,修复山川、重建家园、完善基础、升级产业,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还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利用灾后重建契机,九寨沟县积极构建“三廊四区”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进中查沟·鲁能胜地、甘海子生态文化旅游区、神仙池生态旅游区、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等景区景点建设。同时,九寨沟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12个要素,全面做好旅游要素配置与提升,努力把九寨沟打造成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让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新闻推荐

阿坝州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问题整改工作

本报讯(记者姜国春赵凌)近年来,阿坝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结合,加快推进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污...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