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黑科技”九寨沟县打好防汛减灾硬仗
□陈静
入汛以来,遇到天空阴沉下大雨,九寨沟县应急管理局培训室里气氛就异常紧张。“一下雨,心里就是慌的,怕有什么灾情,得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无人机在应急抢险救灾中的运用。”该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亚舟一边说道,一边组织工作人员开始无人机防汛应急模拟训练。
受“8·8”九寨沟地震和去年洪灾影响,九寨沟县地质隐患点增加,极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据该县气象局预测,今年入汛以来,九寨沟县累计降雨量为261.2毫米,与多年同期(161.7毫米)相比雨水增多,对于生态脆弱的高山峡谷地带而言,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九寨沟县该如何打赢这场防汛减灾硬仗?
引进“黑科技”大大提升应急能力
“以前全部靠人防,特别是遇到断网的情况下,往往会延误抢险的最佳时机,大大增加应急抢险救灾的难度。”王亚舟说,为进一步提升防汛减灾能力,九寨沟县启动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灾后重建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该信息化平台将建成九寨沟防灾减灾救灾应用系统、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快速指挥调度、应急通信、视频会议等能力,实现各类灾难发生时,对相关资源进行追踪、对现场情况及时掌握和调度,从而通过信息手段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九寨沟县辖区内的任何地点,通过车载通信系统快速与县民政局指挥中心进行双向通信链路,保障通信车到达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保持持续不断的图像传输、语音通信联络、数据交换和现场通信指挥等功能。”王亚舟介绍道,无人机采集的灾害现场视频数据,通过固定4G终端或卫星指挥车、便携式卫星站传回指挥中心或通过指挥车卫星系统的链路传回卫星主站并呈现在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在指挥中心即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应急救援措施。
同时,全县成立了应急救援中心,配备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完善了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了应急救援数据库,对应急救援队伍、物资、机械等进行分类,确保每个区域都配备齐全。
“技防加人防”24小时群测群防监测
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的九寨沟县本就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8·8”九寨沟地震和去年洪灾影响,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823处,应急处置难度非常大。
为降低老百姓因地灾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九寨沟县运用了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预警系统,采取“人防加技防”的方式,24小时群测群防监测。
“当监测设备发送的信息达到预警阈值,或发现隐患点有变形破坏迹象,或其他险情征兆时,监测员应立即启动防灾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按既定方案避险转移。”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沈焰介绍道,预警系统提供一种多级、多层次的立体化专业监测预警手段,并能实现自动化监测,为灾前决策提供最直接的数据和技术支持,进行大小灾情的准确预判,保障危险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区内后续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动态科学信息和依据,并为县域内类似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监测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威胁数在50户以上的地灾隐患点,将装上预警系统,共计装置190处地灾隐患点,该项目预计今年9月份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该项目将与县上的智慧平台和雪亮工程连接起来,整合使用。与此同时,该县共有825个地质灾害检测员,分布在各个地灾隐患点上,实行全天候24小时轮流值守。
今年入汛以来,该县紧绷防汛减灾这根弦,提前谋划、科学避险,并对各项工作和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有序地进行应急避险,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新闻推荐
助力“一会一节” 羚城大草原国际饭店开业 总投资一亿多元 按四星级标准修建
本报合作讯(记者马保真)7月17日,羚城大草原国际饭店开业。副州长王建军,州政协副主席召玛杰,原州政协副主席丁...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