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侠入川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节选)◎文/曹纪祖(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
2004年金庸入川,有些细节,外人是不知道的。其时,我在四川省作家协会担任秘书长。大型文学活动,多有协调的责任。
与金庸的联系是通过《香港明报》的主编潘耀明先生进行的,潘先生那次也随同金庸先生入川。记得与潘先生在成都花园宾馆有过一次聚会,有流沙河、魏明伦夫妇作陪。
金庸先生在成都住在老会展中心,有过一次正式的礼仪性宴请,由当时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的马识途出面,相关领导和省作协部分副主席作陪。席间,气氛比较活跃。我注意到,时年九十余岁的马老,远比八十来岁的金庸先生健康,也更健谈。又注意到金庸先生的夫人比金庸先生年纪小许多,短发,个子不高,不多言谈,但对金庸先生很关心,不让他多与粉丝们接近。
金庸入川的重头戏,是在温江的芙蓉古镇,在所谓的“皇城”上举办了一次“人文四川·名家论坛”。马识途、金庸、邓友梅、严家炎、傅恒、何开四、徐康、阿来、裘山山、吴野、廖全京、王敦贤等人参加。话题宽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四川的人文、风俗、景观等。当然武侠小说是话题的重点。
此次论坛,记得是马识途作的开场白,金庸先生也说机会难得,要放开讲,讲到吃饭也不怕,他说他不会疲倦。于是大家兴致很高。金庸先生从与吉狄马加同游九寨沟讲起,中心是讲民族的融合。他说我本人研究中国历史,很希望写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他说与北大一些历史教授意见不合,他们是讲斗争的。而他不主张“斗争史话”,主张“融合史话”。他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各个民族的融合。
此外,金庸还讲到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十分了不起。他认为四川已经是文化大省了,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应该好好去阅读的。他说香港对四川的文化了解还不够,应该经常交流。他说我们可以邀请四川的作家去香港坐一坐。这也就有了后来我与潘先生的会谈。金庸先生还幽默地说,走在成都街头阳光很好,女孩子都很漂亮。众笑。
我想金庸之所以受欢迎,是他的武侠小说,满足了中国人行侠仗义的英雄情结,还有爱情与幻想。红尘滚滚,痴痴情深,如此而已。中国人似乎在想象力上,不大与太空、宇宙、海洋、生物变异、科学技术沾边。白衣一袭,长发飘飘。仗剑独行,天涯倦客。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爱恨情仇,了而未了,等等。都是中国现实人生的升级版,而且必定是农耕时代的文化背景。而武侠小说的流行,相关电视剧在荧屏上的占据,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文化荒漠之后,人们需要一种心理释放,需要一种在假想中的自我完成。
新闻推荐
【编者按】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本文为拍摄过多部金庸作品的导演张纪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
九寨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九寨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