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历史书写及其现实意义 ——评李春蓉《血脉》
——评李春蓉《血脉》 □杨献平
人类在不断的繁衍和发展当中,基本上拥有两个固定的视角,一个是回头看,一个是向前看。但在强大而又充满变数的未来面前,向后看显然要轻松一些。对于具体的个体和家国民族,这种回头看的行为不仅越来越自觉,而且更趋于理性。其中有“我从哪里来”的纠结不清的追问、找寻和搜证,也有迷茫、怀疑和不安。相对于大的历史观照、往事寻踪与究问求证,个人的、家族的,则为轻松一些。可是,这种记录和搜寻的过程,在当下显得格外艰难,主要是因为光阴的编织机速度太快,而人在其中存留的长度又十分有限,除非是当事人有意的记录并努力让自我的家族血脉流程尽量落在纸上,并有意的强调传承,否则,其难度也是巨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血脉》(四川党建出版社2018年5月第一版)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突出一些。找寻自我的来处,为能够触摸并且感知到的先祖们树碑立传,让消失的那些人重新回到记忆中来,这正是中国人数千年以来重视家族传承和血脉赓续的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落实到具体个体,尽管这种力量可能不够大,但它完全是一种苍苍万民的自觉形成的合力,由此而使得我们的民族始终在对先祖的尊敬与怀念中,获得肉身和精神上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延续下去的强大动力。李春蓉写作这本书之前,是受到了祖父托梦,乃至她父亲和她都做了同样的梦,而产生了追寻家族历史,并书写成书的勇气和决心。
“亲人托梦”这一带有玄幻色彩的行为,古来在人类之中屡见不鲜,同时也是祖先们对后人的一种神性的昭示与教诫。由此,李春蓉和她的父亲、弟弟一起,开始了这一看起来筚路蓝缕的家族集体行动,从源头查起,梳理了他们这一脉李氏家族由甘肃文县到九寨沟数百年以来的流离和迁徙历程。李春蓉家族的这一做法,在我个人看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如何真实记取和勾画出他们这一脉李氏家族的血脉史,而在于,他们的这种行为令人敬佩的是,自觉地回到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上来,用一己之力和一个个体性的行动,使得中国“慎终追远”之民族品质得以凸显。
李春蓉一家人无疑是具有相当文化自觉性的。这在很多的民众之间不多见。一个处在藏、汉、羌、回等多民族聚居,游牧、农耕、边塞文化相互交织之地的汉族人,在多年的高地杂糅式的生活当中,该是已经消弭了自身的文化特性,尤其是对“来处”的那种自我规训与究问。可是,在茫茫时间之中,他们却萌发并且实施了如此细微的工作,并且作为使命一样来完成。这种勇气和理念,是非常值得钦佩与赞赏的。
《血脉》呈现的是,数千年以来,中国普通人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个人生存与迁徙状态,是各个时代当中那些名不见经传但活得有滋有味的“草民”们在尘世间的基本行状。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春蓉的《血脉》不仅书写了他们这一脉李姓人家近千年的历史,且对九寨沟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进行了有意的、精心的记录和展现。我们说人是地域的产物,而文化,则是地域和人合作并摇曳于天地人心当中的另一种“旗帜”和“风帆”。由此可以断定,《血脉》一书不仅使得他们李家的历史由混沌走向清晰,也使得九寨沟这一人间高地的人文风情,从另一面“招展”和“弥散”开来。
《血脉》
作者:李春蓉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新闻推荐
每年的国庆长假,都会催动人们的旅游热情,从高速路的拥挤就可以看出人们对旅游的狂热,从各景区爆满的人流也验证了国人对旅游...
九寨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九寨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