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西部四十载 只为捕捉最美瞬间 汪秉宁风光摄影展今天举行,80幅作品展现中国西部和美国西部风光

华西都市报 2018-08-19 03:33 大字

汪秉宁风光摄影展今天举行,80幅作品展现中国西部和美国西部风光 蓝色峡谷夕照(美国 2015.7)

汪秉宁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四川1982年)

神秘的大佛(四川2012年)

波浪谷亚利桑那州(美国)

蓝色峡谷全景(美国)

大拱门 犹他州(美国)

壶口之冬(陕西2005年) 印第安人的图腾。犹他州、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美国)

2018年8月19日上午10点,“纵横西部”汪秉宁风光摄影展暨摄影画集首发仪式将在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隆重举行,现场将展出四川本土著名风光摄影师汪秉宁的摄影力作80幅,而摄影画集则收录了他拍摄的148幅经典作品。本次影展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都市金牛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摄影之乡金牛区摄影协会承办。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等45家国内外摄影单位发来贺电,同时也将到达现场祝贺。

影展以中国西部和美国西部风光为主题,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大自然,体验记录时代变迁,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记录大自然的美好瞬间。摄影是观察,也是记录的工具。它既是当今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也能用来作为摄影者的视觉语言和心声,而对汪秉宁来说它更是终身不卸的爱好与追求。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对雪山高原的真挚情感,同时也意识到他对于乡土田野的眷恋。汪秉宁的摄影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周遭环境的关注,也聚焦了他对人生细节的感悟和思考。

远在1986年,汪秉宁就参与了四川一组摄影家所组织的“纵横祖国五万里”摄影考察活动。他曾驾驶摩托车沿祖国边境一周而行,以此推动了四川各界对摄影的重视。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汪秉宁不仅任职于《四川画报》,而且经常带领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遍走各地。在他退休以后,他更是终年奔走在外。既追求自己的所好,也促发更多人产生摄影的兴趣,为他们带来不少拍摄机会,更引导和提升他们摄影的艺术追求。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汪秉宁说:“任何人都可以拍照,但要成为真正的摄影家,需要取决于取景器后面的眼睛。摄影对于我的魅力决不仅仅取决于按动快门。在变幻莫測的大自然中去感悟和体验人生是摄影带给我的极大快乐和满足。”

作为一名经常在野外拍照的摄影师,条件不仅艰苦,而且也经常会遇到危险,对此,汪秉宁看得很淡然。“生命的色彩应该是丰富的,危险我已不止遇到一次了。这几十年来我驾车从青藏线或从川藏线来回有十来趟了。每次又在西藏境内以及无人区行进几千里。能不遇到危险吗?虽然每一次的危险想起来后怕,但也会在你的记忆深处留下阅历。这就是作为风光摄影家你必须去面对的一切。“

汪秉宁还说:“我得感谢‘五万里\’”的艰苦给我带来的财富,以后再苦也没有那时候驾一辆国产三轮摩托穿越西藏无人区时艰苦。这也是摄影带给我的无穷魅力之一,其实大多数美丽的照片都是吃尽苦头的回报。珠穆朗玛峰的拍摄还不是最辛苦的,比如我拍摄的西藏扎达土林,拍摄条件是意想不到的难,要克服近5000米海拔不说,拍完已是黄昏,得赶几十多公里的极其危险的山路才能到扎达住宿。有些看似轻松的风景区拍摄也会有危险,比如1981年一次拍九寨沟的珍珠滩,我站在悬崖上伸出的一块长1米宽仅一尺的立脚处拍摄,那真是险!”

在汪秉宁眼中,辛苦的付出总会有回报。“当精彩的照片出来后,那种幸福与满足能抵消任何劳累和辛苦,真是这样!或许在外人眼里我们是疯狂的,但对于任何杰出的摄影家来说,我们认为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封面新闻记者杨帆实习生王弋

影展前言

——读汪秉宁先生摄影作品

秉宁先生是巴山蜀水摄影界著名的前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作为发起人之一,积极参与了以相机为武器的“纵横祖国五万里”摩托车骑行创作。‘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骑士们在长路漫漫中,栉风沐雨,备受艰辛,跨时一年的追光逐影,有如我国上古时期的夸父“……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逐日”之甘苦,唯如今已风流云散的骑士们自知。不过,当年的骑行队在我国的摄影界绝对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影响力亦如夸父最终化为邓林的弃杖一样“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我们可以理解后来仿效者的前仆后继,也可以想像始作俑者们难以言说的记忆。也许,正如时下所流行的一句话,他们“痛,并快乐着”。

汪秉宁先生胸襟开阔,耿直仁厚。为人低调,几至让人误以为他不擅言谈。其实汪先生注重的是让作品说话,他认为除了作品可以为自己代言而外,其余都是“夸夸其谈”。

此次,汪先生向大家展示了他拍摄的近百幅摄影作品,这是他多年来用不寻常的视觉观察后取得的艺术积累。这些精湛的画面融进了他独立的思想、细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感情,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他本人在实践摄影艺术时的初心。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副会长,世界著名的八大风光摄影大师之一的李元先生曾经在赏析汪先生的摄影作品时说“摄影是观察,也是记录的工具……而对汪秉宁来说它更是终身不卸的爱好与追求,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他对雪山高原的感发,也意识到他对于人生细节的关注和乡土田野的眷恋……”

摄影是一种展示生命力动与静的技巧之美。汪先生的摄影作品除了让我们赏心悦目外,还在不期然当中把人们的心灵引领到了一个无尘、无嚣、无俗、无秽的和谐境界。

而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因此我们心里明白“摄影只是记录的工具”——

没有一种摄影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摄影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摄影器材是稳固的。

有人说,人在旅途,背上行囊,便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在光影流年中,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有一句让我们勤奋的箴言“最精妙的语言也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废话。”于是乎,见仁见智,让所有的艺术作品自己说话。

秉烛夜游游心光影;

宁愿清贫贫而乐道。

以此为序。

——蜀人·陈历谋2018·7·29

汪秉宁 个人简介

男,194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金牛区摄影协会会员、经典汇签约摄影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自学摄影,七十年代起在《成都日报》、《四川日报》上发表摄影作品,《渔舟唱晚》入选首届成都市摄影艺术展。

1980年在成都中医学院担任专职摄影工作,1984年摄影作品《峨眉山药用植物珍奇》荣获国家卫生部大奖。1985年参与发起,1986年全程参加“纵横祖国五万里”摄影考察活动,自驾国产侧三轮摩托车沿祖国边境一周而行,历时一年。1987年受聘到成都文化艺术社任摄影图片部主任。1991年调任《四川画报社》摄影记者、画册编辑部主任、编委,社长助理等职至退休。

1992年、1993年连续两次获得“佳能”中国优秀摄影师称号。同时两次获得“佳能”公司赠送相机、镜头。

早年摄影作品曾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前南斯拉夫展出。在加拿大举办的两届国际摄影比赛中,作品《嘉峪关日出》获亚军,《央迈勇神山》获专题大奖。作品《霞印蓝山》、《云荼》收入《中国传世风光摄影——百年中国风光摄影精粹》,《今日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家精品大典》大型画册。曾经多次担任《大众摄影》杂志社赴四川、西藏等地摄影创作团指导老师。

2000年出版《四姑娘山》摄影画册。2001年在北京举办“雪域神韵”摄影作品展。

2006年在加拿大举办“中国西部风采”摄影作品展。

2011年在成都举办“西部风光”摄影作品展。

2015-2016年多次深入美国西部地区拍摄美国风光。

下载封面新闻APP浏览最潮最新资讯

新闻推荐

“自然+人工” 修复九寨完美“补妆”

■实习记者姜国春记者王和斌去年8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级地震致使“童话世界”九寨沟遭受重创,部分景点受损。震后一年,九...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