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保护站 三代人坚守
□陈静
6月的九寨深山中,还有丝丝凉意。
天刚亮,坐落在九寨沟县白河乡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内,就已灯火通明,49岁的保护区巡护员唐玉林正在收拾上山需要携带的物品,妻子岳永莲在厨房里忙着做早餐、烙饼,为老唐准备上山的干粮。
“老唐,把饼装上,检查一下东西带齐没有。”早上七点过,吃完早饭,岳永莲帮着老唐一起清理上山要带的东西,老唐特别检查了一下自己上山的三件宝:高倍望远镜、照相机、GPS定位。
岳永莲亲自把老唐送出保护站,直到老唐消失在山路的尽头。
“还会回来,为什么会这么不舍?”
“山里路不好走,进山了也没有信号,遇到突发情况,好几天不回来也是常有的事……”岳永莲说着又神色紧张地朝山里的方向望了望。这样的送别,已经持续了27年。
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白河自然保护区,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以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已知的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保护区,分布有川金丝猴1600只左右,种群数量约占该物种种群数量的13.3%,占四川川金丝猴种群数量的29.1%。
唐玉林1996年就来保护区工作了。保护区刚建立后不久,唐玉林的外舅公就在这里值守,跟随一起值守的还有唐玉林的父亲,他们常年行走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森林。或许是受家人的影响,唐玉林接下了这个接力棒,一家三代人,55年来守护同一个保护区,见证了保护区的变化,也为珍稀野生动物守护着一个安全的家园。
1996年,老唐刚参加工作,年仅27岁,“刚工作那几年,要了解川金丝猴的习性及季节性等,在山上住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山里没有公路,吃的东西都靠自己背上去。”
“想过放弃吗?”
“保护区的工作枯燥,那时候也年轻,家人都劝说我出去打工,一天100元的工钱,一年也可以挣几万元,但是有一次和工作人员在保护区海拔3500米的地方,遇见川金丝猴受惊扰后再度重聚的场景,让我对川金丝猴有了兴趣。”说道这里,老唐眼里泛起了光。
那是刚工作不久的一个秋天的下午,在保护区3500米的地方,老唐和工作人员遇到一群川金丝猴,此时出现一只金雕开始袭击小川金丝猴,川金丝猴们为了躲避金雕的袭击,迅速逃跑,但有一只小川金丝猴与猴群失散了,在原地着急地不知所措。老唐当时就和工作人员萌生了一种想法,想看看失散后的川金丝猴是怎么又和猴群取得联系、重聚的。为了观察,老唐他们当晚就在附近的岩洞暂住下,当时两人身上只剩一袋小饼干和三颗大白兔奶糖,到傍晚时已饥肠辘辘,但为了保存次日下山的体力,他们强忍着饥饿,把仅有的存粮留到次日清晨才吃。当晚,老唐一宿都没有合眼,一直在草丛里守着,用望远镜观察着。终于,次日上午11点的时候,老唐听到了从山那边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呼叫声,紧接着,小川金丝猴也发出了同样音色的呼叫声,不一会儿,伴随着同一音色的呼叫声,几只老川金丝猴出现在老唐的镜头里,之后它们带着小川金丝猴渐渐地消失在视野中。“原来,猴子们失散之后是一种呼叫声,迁移的时候是一种呼叫声,就像人的语言一样,我觉得它们的交流方式很有趣,我就特别想知道它们所有的生活习性。”老唐说,或许就是这个原因,让他一干就是27年,且越干越有劲的缘由吧。
“那时候也刚结婚几年,孩子也还小,全靠孩子妈一手操持着,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和妻子……”他说着说着低下了头,眼圈里泛着红……
老唐说,他女儿三岁时一个夏天夜晚发高烧,当时他在保护区山里住着的,没有电话。手足无措的妻子托村里人去山里找他,他当时急坏了,平时需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当天两个多小时就跑回了家。看到妻子守着躺在床上的女儿,他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现在好了,孩子长大了,孩子妈妈也被聘请到这边保护站看守房子和打扫卫生。”
眼下,老唐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片山守好,把川金丝猴保护下去。让老唐高兴的是,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被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一步将实行生态旅游开发。老唐看到了新的希望。
老唐一家三代,在这里目送了一个又一个巡护员的离开,而老唐在保护区里,却越干越有劲,正如他说,总需要有人来守护,总需要有人来付出……
新闻推荐
凝聚更多正能量画出更大同心圆 ——全省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上)
■四川日报记者任鸿用“早点星球”微信小程序绑定公交卡后,乘坐公交或地铁将获得相应积分,可兑换热销商品、代金券、现金红...
九寨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九寨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