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九寨沟景观 西科大科研团队“献技”

绵阳晚报 2018-05-29 11:14 大字

去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来自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代群威教授,带着新生污染物安全与调控团队,运用自身的科技实力,在震损严重的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开展钙华保育研究工作,取得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先导性的成果。

■郭鸿雁叶婷婷黄皓东记者兰建春

“绵阳造”研究科研成果获院士推荐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熊猫海等核心遗产点受到严重损毁,地震造成诺日朗瀑布钙华体垮塌长约20米,火花海溃坝段长度约40米。震后,西科大学者专家提出九寨沟受损景区修复的相关报告,并第一时间联系九寨沟科研处,并向中国科学院崔鹏院士汇报近年来有关钙华景观研究成果,和对九寨沟地震受损钙华景观的应急监测和修复建议。崔鹏院士十分肯定,向四川省住建厅推荐该项技术。

2017年9月28日,省住建厅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讨论当前保护修复工作和布置下一步工作安排。西南科技大学负责的应急项目“九寨沟核心遗产点水文地质条件应急监测评估及修复技术研究”正式启动。

学校科研团队多次深入黄龙、九寨景区进行现场采样勘测,对九寨沟-黄龙景区水化学特性、钙华矿物学特征和生物成因、微生物群落结构、钙华退化、钙华地质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截至今年5月,来自绵阳的高校团队先后9次前往九寨沟,4次前往黄龙,开展核心遗产点应急监测评估及修复技术。火花海断裂坝体为红豆杉聚集区,如不加快修复,断坝红豆杉聚集区将受到极大破坏,甚至彻底消失。另外,黄龙马蹄海段震后出现新形成地表塌陷。因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震后开展研究时已是寒冬腊月。团队为了测量出水环境数据,要凿开冰冻住的湖面,从零下几度的冰洞中取样。由于地震塌方,九寨沟景区内受灾地区的路都被山上滚落的石头阻挡。“火花海湖底的路都是我们一次次走出来的。”团队成员感慨。

在前期的科研中,团队通过对黄龙地区的钙华研究发现,钙化坝体会自然修复,“水”是维系钙华存在的根本。但是九寨沟钙华成因不同于黄龙,其钙华景观自修复速率远不及黄龙钙华景观,所以当九寨沟钙华体发生大面积破坏时,仅靠自然修复难以保证修复效果。为此团队提出了新的修复理念:微生物矿化修饰保育技术。近日,团队发现少量微生物修复边石坝表面钙华。丝状藻、硅藻等对表面钙华进行生物修复,形成致密防护层,这是微生物钙华共沉积的有利一面。于是通过仿生技术,研发微生物喷涂剂,以促进钙华地质成形。

绵阳高校团队获宝贵研究成果

目前,这项研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先导性。团队提出,在发现九寨沟-黄龙景区核心遗产点震后地质环境剧变特征的基础上,探究水体-钙华-微生物体系变化在区域、时间、震前震后的对比及三者协同演化关系,积极开展震后钙华遗产点保育修复技术研究及中长期演化分析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工作。

团队将连续监测及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提供基础资料,为震损核心遗产点的保育修复技术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为九寨沟-黄龙景区独特景观的保存、保护、演变及后期修复保护方法提供世界范例和科学基础。西科大环资学院代群威教授表示,在上环境微生物学的课时,他会把在九寨沟进行采样收集的数据当作案例给学生们讲解、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同时,该项研究涉及的专业面广,例如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等,可以为该专业的教学素材提供生动的实践范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新闻推荐

成都 迈向世界旅游名城

核心提要“十三五”期间,成都将打造成为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对接国际市场、具有中国典范、独具蓉城特质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九寨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九寨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