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青木川传奇古镇写新篇
陈忠实的《白鹿原》,重振了一道古原;叶广芩的《青木川》,再现了一段传奇。素有“鸡鸣闻三省”之誉的青木川古镇位于汉中市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襟陇带蜀。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中叶,成型于清朝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如今的青木川镇辖5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8149人。镇区距宁强县城106公里,距兰海高速余家湾出口16公里、兰渝铁路姚渡站5公里、九寨沟风景区227公里。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木川镇坚持实施“旅游强镇、文化兴镇、项目活镇、生态美镇”四大战略,以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修复、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开发利用、宜居富民”的原则,强势推进城镇建设和景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3年以来,累计实施各类文化旅游项目49个,完成总投资4亿元,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十大乡村游目的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百佳避暑小镇”“陕西省最美小城镇”“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和全国森林文化小镇。
从2013年至2015年连续3年在全省文化旅游名镇考核名列第一。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截至2017年10月,接待游客13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有力地引领了全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
规划引领多姿多彩
立足打造西安至九寨沟旅游专线上的精品景区、中国西部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美丽小镇、三省交界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规划定位,研究探索《青木川镇总体规划》《古镇保护规划》《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专项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衔接融合,使规划更加符合发展要求、符合青木川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一是坚持规划与建设相统一。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详规,在各个项目建设初期严格按照各项规划选址布局、制定方案、修建性详规,同时启动了全镇“十三五”文化旅游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项目方案》编制,切实提高规划的严肃性、重视规划的指导意义,确保各项规划的持续性。
二是坚持规划与文化相结合。近年来在各项规划编制的同时,突出民俗特色和地方文化,在青木川景区规划布局小吃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主题公园、辅堂坝坝宴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挖掘开发了羌族婚俗文化、孝亲体验项目,增加了古镇的吸引力,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提升项目规划的文化内涵。
三是坚持规划与保护开发相协调。准确定位城镇新区与古镇景区的相互依存关系,统筹安排公共设施、办公场所、旅游服务项目的建设选址布局,在回龙场老街延伸、一河两岸景观带、景区旅游公厕等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保护开发”的原则,积极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建筑风格,保护传承青木川古建筑群的外观风貌。
项目带动星罗棋布
2013年以来青木川镇共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类、旅游公共服务类、保护修缮及环境整治类文化旅游项目共计49个,完成了旱船屋和烟馆搬迁、景点修缮布展、老街石板路面改造、游客中心维修、入口景观及广场区建设、辅仁剧社新街入口牌楼风雨桥恢复、新街房屋仿古改造、景区标识系统、文化广场、滨河路改造、新街综合改造、瞿家大院修缮,新建了镇幼儿园、景区一河两岸景观带3000米、加油站1座,景区星级旅游公厕8座、景区牌楼4座、景区特色客栈宾馆13家,正在实施镇区污水处理项目、镇区至余家湾高速收费站二级公路改造项目,累计总投资4亿元。今后,青木川镇将积极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聚集资金,力争更多省、市项目落地青木川。
传承保护风貌独具
按照《古镇保护规划》要求,精心对镇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对核心区内古建筑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对核心区以外的东坝、南坝沿线、金溪新区新建房管理上严格控制造型、外观、用材、风格,确保和古镇协调统一。先后实施了新街综合改造、老街立面改造、瞿家大院修缮、景区民居仿古包装等保护修缮项目,拔除电杆,消除水泥墙面等现代痕迹,全方位提升古镇特色风貌。坚持以文融旅,以旅载文,狠抓文化和旅游融合,抢抓《一代枭雄》热播效应,深入挖掘历史故事、乡规民约、民俗文化,精心打造了特色文化体验项目。精心组织编排了特色民俗体验节目,白天有孝亲体验、婚俗表演、傩戏表演,晚上有歌舞演出、篝火晚会,不断丰富古镇旅游文化内涵,实现由“观光型”向“体验型”升级,逐步达到“寄居型”,今年以来已有大部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游客常住青木川,尤其是中老年学者、教授、文化人越来越多。
特色打造优质凸显
青木川镇坚持“强特色,可持续”,在城镇“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空间”五大方面实现了持续向好发展,立足地界三省的区位优势、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天然环保的生态优势,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将包装改造与修复修缮、分片改建与整体控建相结合,先后实施了景区路网改造、景区绿化亮化、仿古房屋包装、金溪新区开发、民俗街区建设等各类项目39个,以旅游开发促进古镇品位提档升级。在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带动了以食用菌、天麻、木耳、茶叶为主的农业产业及旅游纪念品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接轨,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居民积极参与餐饮、住宿等各类旅游商品经营。
产城融合业兴人旺
一是依托旅游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了茶叶、食用菌、土鸡、生猪、土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接轨和融合升级。初步建成了东坝、南坝观光茶园、玫瑰园、袁家坪食用菌产业园等示范基地。全镇发展食用菌380万袋、茶园2000亩,核桃2000亩,出栏土鸡30万只,扶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2户,土鸡养殖示范户2户,成立羌绣、食用菌、茶产业专业合作社4个,举办产业技能培训班72期。依托原有的“青木川”牌商标,突出地域特色,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并开发出“辅唐宴”“回龙鱼”等特色餐饮品牌。通过旅游服务业转型升级,集中打造了商业、餐饮、娱乐、住宿等特色街区,促进商旅融合发展,近两年来,新发展各类经营户300余家,外来经营商户达35%,外来投资企业20余家,为景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直接带动当地3500人就业。
二是立足就业创业,促进旅游脱贫。全镇5个村总贫困人口126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5.6%。我们立足镇情、村情,多角度着手、全方位发力,做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使贫困群众每家每户都能够围绕旅游产业确立自己的增收产业和致富项目。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推行企业扶贫,由镇政府统一协调有条件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建成了南坝茶叶产业园、玫瑰园,土地收益户均5000元以上,引导贫困户就近到镇绿化公司、环卫公司、产业园区等就业务工人数达400余人,人均月收入固定1500元以上。通过政府贴息扶贫贷款政策,帮助贫困户帮助34户群众协调落实贷款140.2万元,促进了贫困户参与旅游服务业就业创业,通过扶贫旅游产业发展间接带动523人就业。
建管并重蓄力精进
青木川镇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已超5000人,旅游高峰日期日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但城镇管理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存在问题较多,城镇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青木川镇将坚持依法、科学、从严、有序的管理原则,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树立镇区就是景区的理念,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依法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规划从严审批,杜绝一切少批多建、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乱建等违背规划的建设行为,提高全镇群众尊重规划、遵守规划法治意识,联合景区管委会成立了临时综合执法队,促进城镇建设和景区管理有序同步提升。二是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发挥好物业公司作用,实行24小时无间隙保洁,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对背街小巷等实行统一整治,确保卫生清理无死角,环境治理无遗漏。三是细化重点环节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程序,实行绩效考核,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技能,下大力气重点对镇容镇貌、在建项目、交通秩序等重点进行集中整顿,使粗放型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为精细化。四是强化旅游经营管理。规范旅游商品价格,严格餐饮服务等行业管理。持续对旅游市场进行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占道经营、欺客宰客等不法行为。实施商户“评星”活动,积极引导经营业主“文明守法、诚信经营”,确保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加大旅游服务培训力度,提升经营户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确保城镇管理和旅游服务大改观、上台阶。
传奇古镇青木川,蓄力精进,持续深入推进青木川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正在昂首阔步走在旅游强镇、文化名镇、宜居美镇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哈斯满)记者从州环保局获悉,近年来,阿坝州坚持生态立州促进绿色发展,出台了《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实施《阿坝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阿坝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