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是对探索者的加冕 ——绵阳日报社荣膺“中国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十强”探秘
■记者赵烨
一个720VR作品在朋友圈刷屏;
一则微信引发500多条留言10000个点赞;
一次现场直播引发80万次点击;
一条微博信息创造250万+点击量;一个全媒体矩阵覆盖120万用户;一支全媒体采编队伍锋芒初显;
……
从一张“纸”到一个“网”,再到多个“端”数十块“屏”……经过近年的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如今的绵阳日报社已经发展成全媒体形态的“媒体矩阵”。近日召开的中国报协党报分会30届年会上,绵阳日报社荣获“中国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十强”称号,成为四川唯一上榜的地市党报媒体。
荣誉,是对探索者的加冕。
探索,首先要有想法。“推动融合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借力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全市发展营造主流舆论场。”全社上下形成共识。
谋定而后动。2014年,报社确立了“强化本土、深耕主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于当年年底成立了绵阳新闻网编委会,开启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之旅。
报社先后从两报抽调一批采编精干力量向新媒体转移,优化新媒体队伍。多次组织报、网记者培训,综合提升记者全媒体传播的复合技能。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效率,成为对媒体融合发展成效的最好检验。
“8·8”九寨沟地震,成为报社融合发展能力的“试金石”。
第一时间,启动报社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九寨沟地震应急救援”重大报道指挥中心,启动全媒体联动机制;
第一时间,报社记者兵分多路,驻平武、江油记者迅速与当地救灾部门联系,随交警、医疗救援队连夜赶往灾区,其余各路记者与市应急办、消防、交警、医院、交通等部门联系,了解绵阳受灾情况以及绵阳组织救援等信息;
第一时间,各编委会紧急会议召开,采、编、排、校、后勤等应急措施出炉;
第一时间,报网端同时发力,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呈现,牢牢把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据初步统计,地震期间,报社所属日报晚报及新媒体平台共刊发地震图文视频相关报道近1000条,以大量及时、生动、鲜活的报道展现了灾难救援中的“新闻力量”,赢得了广泛赞誉。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走进绵阳日报社大厦6楼——新媒体中心,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正在“烹制”着新闻大餐。
“曹老师,前方记者的文稿传回来了,你来组稿,完善配图。”
“梁老师,你的选题定了吗?
“周老师,这篇稿件的小标还需完善……”
新媒体中心户外屏机房,LED显示屏上正监控着遍布在城区的48个户外多媒体阅报栏,正中间的显示屏上,正播放着有关十九大精神的公益视频。文化走廊上,巨大的树状结构布满二维码和LOGO,展示着媒体融合的三大类20多个平台……
“Hi绵阳APP下载了吗?看直播啦!”今年9月,绵阳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报社的全媒体平台各大主播也当仁不让“蹭热点”。
“观展期间,我全程按照报社6位主播讲解的亮点走。”市民刘成龙告诉记者,有了主播的攻略,他的科博会之行爽爽的。“传统媒体直播也很棒啊,我已经把这个APP‘安利\’了身边所有朋友。”
“新闻+直播”,报社不是首创,但在媒体融合的探索中,报社总是勇于“尝鲜”。
目前,报社的三大类新媒体产品平台总数超过20个,传播渠道涵盖报纸、PC端、移动端、户外屏多种媒介形态,新媒体用户总量超过120万。“两微”影响力在本市媒体行业排名第一,进入全省报媒第一方阵。报社官方微信单条点击量10万+成为常态,单条最高点击量60万+;微博单条信息最高点击量250万+。与多个政务部门战略合作开发的功能性平台受到用户欢迎。
在四川省党代会、绵阳科博会期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报社客户端《Hi绵阳》与四川日报客户端《川报观察》进行了多次H5作品合作开发、合作直播;报社户外多媒体阅报栏上滚动播放的《金秋绵阳炫彩三江》自制视频,获得四川省新闻奖融媒体作品奖……
“刚刚我感受了下,信息量真大啊!”昨日,在经开区板桥社区,市民王建有在体验了报社的“多媒体阅报栏”触摸显示后,大为称赞。“不仅能看《绵阳日报》《绵阳晚报》还能查询飞机、火车、客运等信息,绵阳政务、教育、购物、美食、居家、交通、医疗等应有尽有,真的太方便了!”
以为公众提供优质的资讯为追求,绵阳日报社的媒体融合之路,在路上……
新闻推荐
(紧接1版)来到九寨沟旅游的游客欣喜地发现,景区内除了现有男女分区设置的公厕外,还多了水循环、移动式、水冲式、免水冲打包等四类环保旅游厕所。公厕在功能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烘手器、换气扇、...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寨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