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讲故事 讲好记者的故事

南充日报 2017-11-08 05:39 大字

□阿坝日报社记者 尤莉

今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大地震。收到消息,我和我的同事们立即出发,第一时间赶赴一线,传递现场真实声音。

8月9日凌晨5时20分,我们坐车、徒步,终于到了500多公里外的九寨沟。疲惫之际,一只苍老的手出现在我眼前,递来了一瓶水,身着藏装,满身泥土的老大爷示意我休息一下。老大爷是九寨沟永竹村人,身后是他家垮塌的房屋、还有呜咽的家人。我看见大爷佝偻着身躯,一直给往来的民兵递着水,口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谢谢,谢谢……”我立刻起身拿起相机,全身心投入到采访工作中,因为心底有个声音说,“那瓶水,不能浪费!”

在一线,我们记录着民兵24小时奋力抢通道路,记录当地群众不顾自身受灾为游客提供安全食宿……这一幕幕都提醒着我,我是记者,我此时最该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向外界发布最准确的灾情,而不是一味的想着回家,想着哭泣。为什么说是回家,因为我就是九寨沟漳扎镇人,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看着从小长大熟悉的家园被无情摧毁,看着乡亲父老饱受煎熬,我时刻都想停下脚步,放声大哭。在灾区的五天,很多次采访的时候,离家最近的距离,仅几步之遥,而我一次也没来得及回家看看。偶然间,我碰见了我弟弟,他是阿坝特警。我跑过去拉住他的手问,你回家看过了吗?他惭愧地低下头。看见他双手满是伤痕,渗着血,凝视、转身,继续工作,千言万语都化成救灾的动力。采访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从一开始就坚信,九寨,一定会涅槃重生。

我想不光是要讲自己的故事,我希望告诉大家更多我们好记者的好故事,所以我特意去采访了一位记者前辈王老。在2003年的时候,王老跟随领导前往鹧鸪山隧道里检查施工进度。由于王老一直在专心听取施工进度报告,她和另一位记者失足掉进了隧道的水泥排水沟里,当时泥浆已经淹至他们的咽喉部,但是大家都惊奇地发现,两位记者都有一个同样的动作,那就是用力高举起了采访本。故事很短,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就是当时那样的画面,深刻在我们每一名记者的心中。

在王老的厚厚的文稿中,我仿佛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阿坝州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她见证这片土地时代变迁的欣慰。王老对我说,她入行30年,一直都很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可以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从而有机会把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

我的故事分享结束,但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句话,是我们藏语里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我有幸成为一名记者,今后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我将继续秉承“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只为不负“记者”二字。

本版稿件文字由本报记者 王萍 整理 图片由 余中华 拍摄

新闻推荐

一位贫困户眼中的“巨变”

■刘彦荣“以前,我们村喝的水严重不足,特别是夏天干旱时节,村民们都会因为村里的用水伤透了脑筋,就更别说农田灌溉用水,现在实施了引水灌溉提升工程,用水难再也不是问题了;以前住的房子和街道破旧不堪,...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