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还有啥不能干
德国技术人员展示仿生机器蜻蜓正在打羽毛球的机器人机器人见习记者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器人、“三头六臂”的手术机器人、驾驶汽车的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快递捡货机器人、机器人“书法家”、机器人“翻译”、水母机器人、变脸机器人……正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亮相。
如今,机器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工厂车间,正在走向办公室、手术室、餐厅、银行、超市……这引发了很多担心,因为很多原本是普通人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受到机器人的冲击。
[教育] 孩子学习方案可私人定制
记者在公共服务机器人展区看到多款教育机器人,有类人型机器人,也有宠物狗造型机器人,还有“球型”或“蛋形”的机器人。
此次参展的教育类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儿童或青少年。记者轻按触摸屏,机器人便主动开始与记者沟通。十几分钟的体验里,教育机器人基本都可以完成简单的对话,有的还可以做一些肢体动作。
除互动学习语文、数学、成语故事外,机器人还能实现智能陪护,实时监控孩子的起居安全。家长可以用手机与机器人相连,与孩子进行视频对话或通过旋转摄像头监控家中的具体情况。
专家预测,教育领域也将被人工智能等科技深刻改变。未来或将存在一个无限“大”的智能平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该平台能为每个孩子“私人定制”培养方案,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被“因材施教”。[医疗] 医生将拥有“三头六臂”
医生坐在操作台上,眼观显示镜,手拿操作杆,机器人四个“手臂”上下摇动……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生可以更加精准灵巧地切除病变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手术机器人是医生“手”和“眼”的延伸,原来切口需30厘米的手术现在只需几厘米,切口小、下刀准的微创手术能减少手术风险。这类医疗机器人还可以减轻手术对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提高手术效率与稳定性。据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在全国已配置60余台,2016年进行了1万多例手术。
有专家预测,除手术机器人外,未来具备人工智能的医疗系统还可以汇总海量病历并进行综合分析,这将进一步丰富医生的临床知识、辅助医生做出诊断。
[出行] 未来驾驶也可以“人车互助”
无人车试驾区停放了辆自动驾驶试驾车,车顶上安置着激光雷达系统。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单云霄正在对汽车进行调试。据他介绍,目前这辆车可在测试跑道上实现自动驾驶,但距离投入现实生活还有段距离。“这也不影响无人驾驶技术快速进入家庭。”单云霄表示,从“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还可以有中间过渡技术,即“人车互助”。
单云霄说,“人车互助”可以发挥机器的灵敏性优势,也可以让人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机器自动驾驶汽车将是大势所趋。
[新闻] 6秒写完报道让记者们汗颜
最近一则6秒写完的四川九寨沟地震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这位地震新闻的作者竟是国家地震台网新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大家调侃“机器人6秒写完新闻,手慢的记者恐慌了吗”之余,也引发了对机器人是否将取代记者工作的思考。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多个写稿机器人进行测试或者投入使用,比如雅虎机器人写稿系统“Wordsmith”、《纽约时报》新媒体运营总监机器人“Blossom”、腾讯自动化新闻协作机器人“Dreamwriter”……[爆发] 机器人从工厂到办公室全面来袭
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软件”形式服务百姓生活,如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机器人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手术室,也出现在餐厅、银行、超市、工厂车间……
“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商业应用,正在改变这个社会。”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技术社会变革,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
[数说机器人]
全球与中国产业规模对比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2016年全球200中国50
2017年全球232中国62.8单位:亿美元
据瑞银研究报告,至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
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起来,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无需恐慌]
简单工种易被取代机器人能力仍有限
之前有人做过统计,分析什么样的工作会受到机器人的冲击最大。
目前来看,机器人可以胜任工人、电话客服、司机、陪护人员等工作,这些都是相对简单、标准化、流程化的工种。此外,社会白领其实也是很容易受冲击的,因为现在白领很多是靠知识工作,比如说发文件,查阅文件。当人工智能普及了以后,无论是阅读文件,还是进行分析和总结,就会变成很普通的一个事情。
那么,什么工作不能够被机器人代替?
专家认为,未来机器人更加深入辅助人类工作之时,对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去做一些机器无法做到的工作,比如新闻工作中的深度调查报道等。再比如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这些需要情感的工作,因为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十分理智的,所以不能够完全用逻辑推理去分析,工作中还需要创造性工作。
其实,大家也不需要太悲观。
一方面,业内普遍认为,现阶段机器人的能力和“智力”还相当有限,其能效比、灵活性仍远远达不到人类肌肉群协调动作的水平,十分“脆弱”。多功能机器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远,尤其在自然语义理解方面,机器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确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冲击,不过在人们失业过程当中,也会有新的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如果回顾工业界的发展,一 开始都是手动的,而现在自动化已经普及了,大家并没有因为自动化而失业,反而腾出了很多时间享受更好的生活。不用靠体力来吃饭,大家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高级工作。
业内人士判断,深度学习将给予机器人更加强大的“大脑”,甚至能够提供一些情感上的支持和交互,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像人。
专家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发展应确保机器人发展安全可控,找到发展与控制间的平衡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专家王飞跃认为,任何的机器技术都是双刃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控制机器的能力,人类要有最终的决策权。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亚东)省、州政法系统“四对照四提升做忠诚卫士”专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后,州公安局党委庚即研究部署全州公安机关“四对照四提升做忠诚卫士”专题教育(对照“对党忠诚”要求、提升政治定力,对照...
九寨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寨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