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震知识学一点 关键时刻能救命本报儿童安全教育公益行动走进盛大社区 地震专家为居民上安全课

安徽商报 2017-08-21 11:12 大字

[摘要]本报儿童安全教育公益行动走进盛大社区 地震专家为居民上安全课

手把手教授心肺复苏术

8月8日发生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的7.0级地震牵动亿万人心,也再度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地震避险自救知识的高度关注。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避险?8月17日上午,由安徽商报“爱心面对面”栏目发起组织的“守护生命安全童行”儿童安全教育公益行动第四站走进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盛大社区,邀请省地震局专家为社区居民送来一堂防震避震安全课。来自合肥“柒因”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也来到现场,为居民现场讲授心肺复苏、外伤急救等安全知识。

防震知识进社区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一次

8月17日上午,省城望湖街道盛大社区的一间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周边小区的居民,小朋友们叽叽喳喳,正等着上安全课。为小区居民带来防震避震知识的是安徽省地震局科普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汪丹丹。“小朋友们可能知道,我们的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这些结构科学家们主要是从地震中推测出来的。”汪丹丹告诉大家,地球上每天都发生地震,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能被人们感觉出来的仅占1%,约5万次,7级以上大震约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约1~2次。

地震离我们很远?汪丹丹告诉居民们,我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平均每年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和4次6级以上地震,20多次5级以上地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了浙江外,均遭受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的袭击,包括我们安徽。”

地震避险有方法伏地、遮挡、手抓牢

地震也是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当地震来临时,如何有效避险?“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汪丹丹介绍,网上一度盛传的地震时要躲到“活命三角”空间的说法,在现实中并不适用。“实际地震时,根本无法提前判断墙壁、物体等的倒塌方向。正确的方法应当是‘伏地、遮挡、手抓牢\’”。

汪丹丹告诉大家:“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所处的是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开阔,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是楼房二层以上,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汪丹丹介绍,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强度大,人往往无法自主站立,很难迅速从楼内跑到室外。应优先选择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茶几、沙发等家具旁。“特别要牢记,地震时一定不要在慌乱中选择跑向阳台、翻窗或跳楼。地震袭来时,门窗会迅速扭曲变形,这些地方都是可能最先垮塌的地方。”

急救知识学一点假人帮助居民学急救

地震时容易发生各种人身伤害,如何在关键时刻自救、救人?来自合肥“柒因”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也来到活动现场,为小区居民现场讲解创伤急救和心肺复苏技巧。

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张辰首先为孩子们和家长演示了压迫止血法。“如果出现外伤血流不止,一定要记住,‘哪里出血按哪里\’。”张辰告诉大家,如果判断伤者颈椎、腰椎受伤,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以防二次伤害。对于意识丧失、心跳骤停或瞳孔散大的伤者,则要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在张辰的指导下,小区居民纷纷走上前台,利用模拟假人,尝试进行心肺复苏。今年72岁的葛阿姨家住附近,听课格外认真。“学学这个,关键时候也能帮助别人呢。”

盛大社区党委委员杜莉琳告诉记者,社区居民中老人和孩子不少,平时我们的安监部门就经常利用各种节点让妇联和计生协等部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安全教育。“九寨沟地震后,大家对防震避震知识格外关注,这次的安全课非常及时,也很实用。”

吴雯雯汤培亮周莉刘媛媛王素英陈峰文/摄

新闻推荐

24条硬汉的十日奋战

17日下午14时,圆满结束救援任务的队伍回来了。▲10日下午,受伤的腾旺被队友“强行”背在背上继续前进。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支队长苏琪均正在和受灾群众▼安置点内,队员们正忙着给受灾群众分发...

九寨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九寨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