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志愿者的笑容
照看小孩。
□本报记者 吴平 樊邦平 张立峰 文/图
西昌女孩龚萍在九寨沟某公司上班。地震后,她第一时间参与起志愿服务,县城的游客疏散完了,又向着房屋倒塌的村寨挺进。
10日上午,最后滞留的游客被安全送上车,志愿者维持队伍秩序、搬运行李、送水递药、照看小孩……“看到九寨沟的水了吗?没有啊,两年后再来哈。”“哪用得到两年,两个月就行!”以前九寨沟的美,美在如画如梦的水。如今,更美在志愿者一张张的笑脸。
时刻准备:等待召唤到主动作为
在四川省红十字会网站上,省红十字赈灾救援队长杨峥写道:“九寨沟的志愿者杠杠的,3车物资在一个小时内全部卸载完毕。”这些志愿者以90后为主,队长司海亮,是一名23岁的本地人。
“汶川地震时就想去增援,但道路被毁,翻山又有余震的危险,加上没人组织就没成行。”司海亮说,但他一直留心做志愿者的机会。
2015年,去广元考驾照时,一起练车的朋友向他介绍了当地的志愿者协会,还邀请他参加了协会在酒吧举行的募捐活动。“一个女娃,价值6000元的项链、耳环最后只拍卖了600元,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卖掉,把钱捐了出去。”广元的志愿者对司海亮触动很大,不能等着“被召唤”,可以主动有所作为。
回来后,他便也牵头拉起了QQ群、微信群,成立了志愿者队伍。
甘沟村原是九环线路边的一个安宁祥和的村寨,去年7月26日,一场特大泥石流突袭村寨,冲毁8座民房。原本距县城仅20-30分钟的车程,但由于道路被割断,甘沟村被隔绝。第二天,司海亮一行9人,4名女孩背一件矿泉水,5名男孩背两件矿泉水,借助绳索爬上悬崖,翻了两小时的山到达村里,死猪、倒塌的房子、无助的村民,让他们震惊。虽然已有部队官兵、政府工作人员先期抵达,但同样徒手徒脚爬进来的他们,也带不了多少物资来展开救援。他们再次进山,女生背一件水加一箱方便面,男生2件水和一箱方便面。
1个月后,九寨沟县举办涂墨节即马拉松比赛,司海亮等又作为志愿者在山上、路边为参赛者服务。这些活动的组织,为志愿者的动员、协调积累了经验。
杨峥说:“没有人能预知何时何地因何事需要我们,但任何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我们准备好了!”
有序推进:按救援急缓分工合作
地震发生后,按照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九寨沟县成立了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工作站,设指挥协调、报到派遣、物资后勤、信息组等,“截至9日晚上11点,报备的社会组织就达36家,志愿者1200余人。”九寨沟县文明办副主任何晓蓉介绍道。
地震发生后,有不少群众火线报名,九寨沟当地在既有的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很快便突破了500人的人数上限。
“哪里有任务,具体工作是什么,需要多少人,马上就在群里通知,没有人没事情做,也没人孤军奋战。”司海亮介绍。
一时间,有伤员、有游客、有救援任务的地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印有“九寨沟县志愿者”的红帽子、红马甲、红袖标、红绶带都成为其鲜明的标志;与前来驰援的其他公益组织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
通过龚萍的微信记录,可以看到志愿者工作内容的转移、推进:转发失联者信息,给医院医护人员送饭,与伤员家属聊天、舒缓情绪;县城广场成为临时避险场所时,重心围绕游客的安置、安抚:送水、送饭、捡垃圾、搭帐篷、人员统计和编组,为有序上车做准备……游客疏散之后,源源不断的物资一车车送进来。“搬过的水、泡面、饮料均已破万(箱),面包、帐篷、午餐肉、医疗用品不计其数……”龚萍在微信里写道。
13日,地震后第6天,工作重点转移到乡镇村里的安置点,“前线我来了!”“去各个村点送大米和油。”在仍不时有落石、滑坡危险的路上,这名95后少女依旧元气满满。
新闻推荐
震后第七天 橘红色救援还在继续成都消防飞豹救援队投入第二阶段震后防火工作
成都消防飞豹救援队投入第二阶段震后防火工作成都消防飞豹救援队深入震中。▲伴着余震,救援队伍朝着目的地艰难进发,沿路寻觅被困人员。?尤仲泽仁(左)和他的战友。受访单位供图210名官兵连夜...
九寨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九寨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