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江淮时报 2017-08-11 13:06 大字

□张金刚

因了一款小软件,一时间朋友圈飘飞的满是各时期的军装靓照,并自得地炫耀:咱也是当过兵的人。虽然有些照片已五官变形,却瞬间感觉“三观”倍儿正,俨然是爱国、正义、潇洒、英勇的化身。

助燃“全民皆兵”的,还有更燃的 “八一阅兵”与 《战狼2》。在慨叹“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之后,恨不得照片中的自己也能握钢枪、驾战车,奔赴朱日和接受“沙场点兵”,也能与冷锋并肩战斗在南非战区 “救我同胞”,或是到九寨沟“抗震救灾”。

然而,事实却是,还有成堆的学习资料等着啃,有无休止的工作等着干;还有全家的柴米油盐等着张罗,有生活的苦辣酸甜等着承受;还照样是大腹便便的走形身材,照样是站在原地的身不由己……可,借此澎湃热血、重燃信念,打了鸡血一般直面生活,何尝不是另一种“浴血疆场”。

不由,《史记·孔子世家》中那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倏地涌上心头。是啊,虽然达不到这种境界,到不了那个地方,但心中却充满无尽向往,惟愿追随。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豁然的心性修养。

曾走进影院,静赏《冈仁波齐》。透过银幕,见识了三一八国道的九十九道拐,领略到神秘西藏、布达拉宫、冈仁波齐的神圣壮美,更被扎堆一行的朝圣之路所折服:面对风雪、急流、滚石、车毁,不拒绝波折、不惧怕无常,径直向前。遇到鲜花盛开,跳起锅庄;遇到爬虫经过,给虫让路;遇到生老病死,泰然处之。天黑诵经,天亮出发;一个长头接一个长头地磕到圣山,磕到心之所至。

那种 “身处地狱,心在天堂”的境界,众所向往,却又几人能及?故而,我对影院邻座那位曾自驾西藏的大姐心生仰慕,对在拉萨援藏的兄弟心生仰慕,对曾打工穷游西藏的一位妹子心生仰慕。虽然,起码当下,无暇向西藏进发,但我愿静下心来,向着西藏、向着圣山朝拜。无关宗教,惟愿让心灵澄澈透明、向善向美、至纯至真;人生路上,走好当下、笑对一切。

老树画画,倾慕者无数。老树虽身处闹市,可心静一隅。画中,梅枝横逸、桃花点点、山川静幽、草木入心;那个戴礼帽、着长衫的无脸中年男子,或靠、或趴、或坐、或站、或卧、或吊,情态舒展;听风、看云、赏花、喝茶、饮酒,逍遥自在;一派诗意盎然、超凡脱俗。

老树应该与大多尘世之人一样,同时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眼前为生计谋的现实,一个是心中为自己活的理想;一个纷纷扰扰逃不过,一个清清静静任我行。这诗意、恬淡、超脱的画中世界,正中了无数现代人的心之所向——梦回桃花源。倦累了,赏画静心,或照画而行,逃遁苟且,寻个乐子,岂不快哉?即便,事后发现,生活并无太多诗意,仍有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在等待。

不少文化人想穿越回宋朝,因为那是文人的天堂,言论自由、生活精致。然而,这也只能想想罢了。不过,宋代苏轼却用夜晚江边吟出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给我们上了一课。黄州太守徐君猷读完这首《临江仙》,以为苏东坡要跑路;匆匆前往苏家一看,老苏正在床上鼾声如雷。看来,苏东坡也不能免俗,想逃却又不能逃,只是心之向往罢了;虽此,亦好。

罗曼·罗兰说得好:“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整天破事儿一堆,却心中有梦,心存美好,聊以自慰;或许,这才是生活的快乐打开方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由此,迈向人生另一番境界,也未可知。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讲述难忘经历—— “一床毯子暖了我的心”

四季九寨大剧院附近,游客等待疏散。□半岛全媒体记者乔文林报道半岛全媒体记者乔文林口述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林盛整理地震发生时,半岛全媒体记者乔文林和11岁的儿子正好在九寨沟旅游,...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