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私奉献 书写援藏青春 记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徐俊
“群众满意的笑容,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欣慰。”作为一名援藏干部,青神县汉阳镇副镇长徐俊真心真意帮扶藏区建设、用心用情服务藏区百姓。其两次申请留下驻村担任阿坝州金川县独松乡嘎伍岭村第一书记,带领村组干部成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两次动员妻儿一起到藏区工作学习,共同踏上援藏扶贫路。
2018年7月,徐俊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7月,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本报记者 马诗雨 胡秉曦
“条件再艰苦 我都不怕”
对扶贫,徐俊有着很深的情结。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时任青神县汉阳镇副镇长的徐俊立刻投入战斗,担任白果乡坛罐窑村第一书记。2016年,坛罐窑村成功脱贫摘帽,怀揣着对脱贫工作的初心情怀,他又主动请缨奔赴援藏工作一线,挂职金川县脱贫攻坚办。
15个小时风雨兼程、520公里蜿蜒险路,徐俊骑着一辆摩托车便匆匆进藏,开启了一段艰辛的扶贫之旅。在挂职期间,他跑遍了金川52个贫困村,做到了比很多金川人都还了解金川。但尽管工作辛苦,徐俊却觉得,这还不是一线战场。
2017年5月,徐俊申请到条件更艰苦的独松乡嘎伍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嘎伍岭,他骑着摩托车,在两个月时间里把村里145户村民挨个走了个遍,各家各户都掌握得一清二楚,群众的大小事情,他都放在心上,当成自己的事情解决。
岭下二社的李某,因贫困户认定和入户路的事,意见很大。尽管第一次上门就被轰了出来,但徐俊仍然靠着“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苦口婆心的引导,最终让其深受感动,主动在年底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做了自我批评:“一个外乡人都这样用心对我们,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的工作呢?”
一件件暖心的事持续地做,一句句掏心窝的话久久地说,徐俊也从众人认为的“过客”变成了众人口中的“鹅卵石”(本地人),他用自己对脱贫工作的初心情怀赢得了藏区群众的真心对待。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何才能脱贫?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经过3个月的走访,一张扶贫致富的“施工图”在徐俊脑海里形成。结合当地实际,他在村里发展红脆李种植、中药材种植、饲养生态鸡、成立合作社,打通产业路。
两年间,徐俊在嘎伍岭村跑了5万余公里,跑废了一辆摩托车,跑出了一条致富路。他发起成立了“一家亲”农民专业合作社,卖出了3000多只鸡和数万枚土鸡蛋;建起了300亩红脆李基地,100亩林下白芪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45户145名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
同时,他积极争取眉山对口帮扶组的支持,整合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约400平方米,新建了村道2公里、水渠4.7公里、蓄水池9口等6个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徐书记来了嘎伍岭之后,为了让我们早点过上好日子,干起事来连命都不要。”谈及徐俊为了该村尽快脱贫的尽心尽力,该村村主任王福国感动地说。
“任务没完成 我是不会走的”
“我家房子一下雨就漏,徐书记帮我想想办法吧!”……2018年8月,当这届援藏帮扶即将结束时,徐俊听到了藏区乡亲们质朴的呼唤。
想到嘎伍岭还有几户贫困户没有脱贫,70余户漏雨漏雪的房屋修缮刚启动,很多帮扶产业还没见效果……自己许下的承诺还没有完成,思虑再三,徐俊向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继续留在金川,留在嘎伍岭,完成他未完的使命。他说,“半途离开,一不放心,二不甘心。”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考虑到每次回家路途遥远,工作忙时连电话都顾不上给家人打,再次援藏的徐俊决定让妻子陈丹也来金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陈丹也非常愿意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贡献,便向组织提出申请。但他们的儿子年仅6岁,能否适应藏区生活,成了夫妻二人的顾虑。在征求孩子意愿时,孩子满心欢喜地答应:“爸爸妈妈去哪儿,我就跟着去哪儿!”孩子的懂事让夫妻俩非常感动,于是一家人共同踏上了援藏扶贫之路。
金川河的水,古树梨花的香。如今,徐俊依然坚守在援藏这条道路上,在金川这片热土上继续用无私奉献书写援藏扶贫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今年以来,金川县扎实推进省、州重点项目,目前,7个省、州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36亿元。续建项目扎...
金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