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潘召华眼里的干群关系
咯尔乡干部(右)在德胜村农户家中宣讲新农合政策。
■记者肖欧王和斌
在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孝善和俭”的标牌、标语随处可见。如今,孝德文化已是德胜村响当当的品牌,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传统文化促发展的“德胜模式”在金川县广为传播。
“‘孝善和俭\’中的‘和\’不仅体现了邻里和睦,也是干部群众和谐相处的‘和\’。”今年63岁的德胜村村民潘召华见证了德胜村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五年来干群关系的转变过程。
通村路、入户路硬化,水、电、网络通了,村里环境卫生搞好了,群众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在潘召华眼里,村里的这些变化不仅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也是干部作风转变后的实际成效。
五年前,村里的建设项目大多由县、乡(镇)主要负责人研究决定,村民接触的只是施工队。“现在不一样了,每个村都有包村工作组,成员都是县里和乡(镇)的干部。村里的大事小事包村干部都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决定。”潘召华告诉记者。
大至村道建设项目,小到申请书、证明的书写,包村干部都一一过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困难家庭是因病或因灾致贫的情况包村干部都了如指掌。
“书记,到家里坐坐,尝尝我们刚摘的梨子。”“医保政策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这一句句亲切的对话,是对干群关系转变最生动的诠释。
如今,“小事不出村”在德胜村已是常态。德胜村的包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了“心连心”短信平台,包村干部通过短信向群众宣传政策、传递信息等。“汛期来临,我们在手机上就能收到泥石流灾害的预警信息。前不久,有村民的牛丢了,包村干部通过短信把丢失牛的信息发送给我们,大家都帮忙寻找。”潘召华随手拿出手机,翻出近期收到的短信给记者看。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是德胜村包村干部们的共识。“心连心”平台还负责新农合、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宣讲任务。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包村干部把办公桌、打印机搬到了村里,现场为村民办理医保、社保等业务。
潘召华说,以前乡上的书记、乡长换了一批又一批,没有几个是群众认识的,现在乡里的干部没有几个是村民不认识的。这就是五年来干部作风转变、干群关系转变最真实的体现。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申博,1988年4月出生,湖北省随州市人,为了儿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告别父母,带着一颗坚定的心,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走进了军营。经过两年的部队历练,2008年12月,他放弃了父母给他安排好的工作,...
金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