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卯足干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力量 脱贫攻坚“夏季战役”金川县工作扫描

阿坝日报 2017-09-07 09:05 大字

●更多图片视频新闻报道请扫描二维码或进入链接——相关报道见今日二版http://www.aba-news.com.cn/Category_114/Index.aspxhttp://www.weibo.com/vabazhou

■记者周旺波陈勇强王和斌

9月3日,记者在金川县卡拉脚乡二普鲁村的木耳基地看到,晶莹剔透的木耳挂满了青冈棒,胜似开出的别样花朵。该村党支部书记阿措带领村民在基地里劳作,查看木耳生长情况。“今年,已经摘了3次木耳了,收了200多斤干木耳,能卖到100元一斤。村民们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入股木耳基地,到了年底都将获得收益。”阿措告诉记者。

夏末初秋,金川大地瓜果飘香,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今年以来,金川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紧盯今年摘帽的19个村和814户3065人的减贫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和干劲,以“绣花”功夫推进***、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夏季战役”中全力以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见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撒满梨乡大地。

群众转观念,干部转作风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的主体是群众。如何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金川县依托传统“孝德”文化,在全县大力开展“孝善和俭”活动,对贫困户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怎样?效果如何?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咯尔乡德胜村一探究竟。

8月31日,在德胜村乡村旅游接待户雷明强家中,有人在剥核桃,有人在和面很是热闹,他们正在加工制作当地特色小吃“孝德饼”。

“‘孝德\’文化已是德胜村的一张‘名片\’,也是全县的一个文化品牌。‘孝德饼\’就是这一文化的衍生品。”雷明强介绍说,“孝德饼”采用本地面粉、核桃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用传统手工做法制作,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产品。

这小小的“孝德饼”蕴藏着大智慧、大财富。德胜村驻村干部金绍娜说,“孝善和俭”文化的打造,成了德胜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衍生出“孝德饼”这一产品,通过“孝德饼”制作、售卖,由村里“制作大户”带动贫困户“制作小户”致富增收。

雷明强家每天要做200多个“孝德饼”,人手不够时,就聘请村里的贫困户来打工,剥核桃、和面、调馅儿等,每天工资80元至200元不等。

安德琼是德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有空就到雷明强家的“农家乐”来打工,学做“孝德饼”。“现在我自己也会做‘孝德饼\’了,每天做十多二十个,拿到这里来让他们帮忙卖。收入增加了,脱贫不成问题。” 安德琼信心满满地说。

脱贫攻坚的另一头,连接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帮扶单位的倾力与合力、驻村工作组的细致与深入。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今年以来,金川县更加注重以“绣花”的专注定力抓脱贫、谋发展。该县健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机制,压紧压实县级联系领导、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业务部门、乡镇村四级责任,保证“权力到人、责任到人、压力到人”,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措施谋划有力、队伍保障有力、督导检查有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保持决战决胜的良好攻坚态势。

在具体工作中,金川县各级干部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心在基层身在一线,深入今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行走在田间地头,蹲点在基层一线,村村走访,户户对接,现场因贫谋计、因户施策,把规划变成计划,付诸于行动落地、落细、落实。

政策有保障,干部来执行,群众有定力。思想观念转变了,脱贫行动坚定了,“摆脱贫困,我有信心”这一句简单有力的话语,凝聚成金川县贫困群众共同的声音。

“五子”工作法,三种模式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助力脱贫增收

房屋错落有致,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村民们脸上写满幸福。记者在曾达乡木尔都村走访时,被眼前的新村美景深深吸引。

木尔都村是金川县典型的高半山村寨,村民们主要靠出售农副产品、养殖猪牛羊等为生。今年,木尔都村的目标是脱贫“摘帽”。今年以来,该村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等,积极推进村道、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了,鼓起腰包是重点。目前,木尔都村养殖小区已建成,2016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今年,该村创新实施产业培育基地返还式经营模式,种植花椒300亩、养殖中蜂100桶,每年收入的1%纳入村集体经济。

木尔都村是金川县脱贫攻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下大力气、下狠功夫,探索出摸清“底子”、编制“本子”、开出“方子”、筹措“票子”、压实“担子”的“五子”工作法;在产业发展方面,创新开展“返还式扶贫”和“股权量化式扶贫”, 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村民致富增添了信心。

今年,金川县在积极实践推广“返还式扶贫”和“股权量化式扶贫”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又创新探索出“飞地扶贫”模式,又称“异地脱贫”,即通过项目或者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项目区或者产业基地覆盖范围以外的群众增收致富,打破项目实施的行政区域界限,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范围和产业带动面。

金眉现代农业园区就是“飞地扶贫”模式的典范。园区按照生态、绿色、农旅结合的建设理念,力争“一年出形象、两年大变样、三年出规模、五年成示范”,建成全国高原藏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休闲观光、脱贫攻坚的样板。

截至目前,该农业园区的核心示范区内特色水果、中药材、花卉的栽植已全面完成,定植各类水果480亩,行间种植百合280亩,栽植观赏花木红枫、紫薇、紫藤各200株、木槿100株、红花蔷薇3.26万株,培育种植花木、花草品种13个。

“通过‘飞地扶贫模式\’,将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贫困村集体资金资产、贫困户产业发展小额贷款、贫困户自筹资金等,采取股权量化方式入股园区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金川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县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800余万元,按照“扶大户、带穷户、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户”的工作思路,探索实施“带动型、组团型、引领型、飞地型”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实惠。

回头看,回头帮

——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贫困户”

8月31日,由乡党委政府、包村组、村“两委”组成的“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小组,深入庆宁乡团结村村民赵正荣家中走访调查,了解情况。

“你大儿子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小女儿学习怎么样?”“目前家里还有什么具体困难?你有没有意向性的产业发展目标?”工作人员仔细询问、详细记录。

赵正荣一家原本过着简单、平实的生活。去年4月,赵正荣的大儿子赵凯因车祸腰部受伤,导致高位截瘫。60多万元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赵凯的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赵正荣因此无法继续跑运输、外出务工挣钱。二儿子患有抑郁症,小女儿还在上大学,家里收入来源就靠妻子种地、打零工等。

今年,金川县按照“不落下一户贫困户”的原则,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再一次对因灾、因病、因祸等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精准到位。赵正荣一家就在此次“回头看、回头帮”过程中被识别为贫困户。

今年3月以来,庆宁乡党委政府、团结村村“两委”和乡上包村组一起,用时9天,逐户走访、调查、了解,详实掌握全村226户村民的具体情况。走访组通过“回头看、回头帮”,了解到村里因车祸、患大病经济支出过大而导致家庭困难的有6户,初步确定为新识别对象。

随后,村“两委”严格按照程序,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户主代表大会,将“回头看、回头帮”走访了解的情况,特别是新识别的6户贫困户进行了通报、表决,纳入***对象,上报乡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今年7月初已录入系统,确定为2018年脱贫对象。

“这次回访就是为了更加细致地掌握新识别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每户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团结村包村组组长刘筱告诉记者。

在“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中,金川县对照贫困村退出的“一低五有”、贫困人口脱贫的“一超出、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和四个好”的标准,开展了已脱贫贫困户的“八查”和已退出贫困村的“四查”工作。

查找出问题就要对标补短。金川县认真整理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责任清单,对标存在的问题,以“发点球”的形式将问题清单发给相关责任单位,并限时完成整改,确保工作落实。

为落实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金川县加大帮扶力度,为2014年、2015年已脱贫的贫困户按户均1500元的标准发放产业扶持资金,巩固脱贫成效,确保持续稳定脱贫。同时,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缴纳150元的医疗保险,减少贫困户医疗支出费用。

“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干部能力的‘试金石\’、工作作风的‘练兵场\’。”目前,脱贫攻坚“夏季战役”已接近尾声,金川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取得了“夏季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以全新面貌开启“秋冬百日脱贫攻坚战”。

新闻推荐

金川县开展 职务犯罪预防讲座

本报讯(韩腾)为进一步加强金川县行政事业单位及村级(社区)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建设,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近日,金川县组织全县村级(社区)财务人员开展培训。该县检察院预防干警为村级财务人员上...

金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