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温州携手 爱心草场一举两得

四川日报 2020-11-13 06:26 大字

一县一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登林 薛维睿

蓝色的天空飘浮着缕缕白云,阳光不时穿过云层,洒向一望无际的草场。10月27日中午,在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爱心草场,牧民旦巴甲木参和另一名村民驾驶着两台收割机,在倒伏的青草上来回穿梭。

“趁天气好,我们要在这几天把青草收割了晒干。”休息间隙,旦巴甲木参告诉记者,包括他在内,邛溪镇2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都要仰仗这个草场。

为了给县城多个乳品企业牲畜提供优质牧草,同时探索牧草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标准化生产,助力全县打造“草原经济示范基地”,今年,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由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在邛溪镇建设爱心草场。

邛溪镇辖5个村2个社区,共4833户、11779人。其中,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235户、895人。到2017年,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目前,邛溪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脱贫。“但脱贫群众如何才能不返贫,实现持续增收,面临巨大挑战。”邛溪镇镇长刚尖称,爱心草场建设过程中,邛溪镇玉龙社区22户牧民流转了400亩草场,其他村和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提供劳务。

今年4月,400亩草场经过清除毒害草、平整土地、拣除较大石块和疏松表土后,播上了青海燕麦草种。

“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燕麦草一直长势良好,到9月底,平均苗高超过80厘米。”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副局长郭荣华介绍,10月17日的一场大雪让这些燕麦草全部倒伏。

记者在现场看到,望不到边际的草场全部被厚厚的燕麦草覆盖,近处的燕麦草与远处雪山脚下的野生牧草形成明显对比,前者郁郁葱葱,后者稀松枯黄。

“我家牦牛不多,寄养在亲戚家,自己就来草场打工。”旦巴甲木参告诉记者,他是邛溪镇热多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爱心草场为他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收割期间,月收入达到3000元。

为了尽快收割完牧草,旦巴甲木参这几天都是11点左右到草场,天黑前才收工。“中途除了检查收割机的刀片、梳齿等有无损坏,基本不会停下来。”他解释说,早上露水多,必须等牧草上的露水晒干了才能收割。

“爱心草场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红原县饲草基地牧草生产能力,增加邛溪镇农牧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刚尖介绍,按每亩预计产青干草800公斤计算,该项目将产青干草大约32万公斤,按照大约1.5元/公斤的市场价格销售,估算该项目总经济效益约为48万元,其中邛溪镇分配所得的经济效益为28.8万元,可为邛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增收约1225元,每人增收约为321元。

“爱心草场项目有利于减轻红原县天然草原承载压力,促进牧区畜群结构调整优化,推动草地畜牧业种养循环。”郭荣华透露,现在种植的400亩燕麦草属于项目一期,后续还会安排二期、三期。

爱心草场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成果。近年来,红原县坚持借势借智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的温州市、成都市绵阳市、省食药监局等单位,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人才培训、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帮扶项目390余个,帮扶资金和物资折价4.2亿元,完成人才交流、能力培训15400余人次,结对帮扶460余对,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55人次。

新闻推荐

致命调解!

高俊峰本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本为解决纠纷,却与调解人员再起矛盾。调解员与当事人私下约架,用刀互砍,闹出人命……25...

红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红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