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红原“牦牛文化节”

阿坝日报 2020-07-24 11:49 大字

■万晓玲/文孟波/图

这几天,看到朋友圈发草原风光图片,心里有几分感慨,因为离开阿坝高原20年了。

七月,草原最好的季节来了,谁都无法拒绝草原的诱惑,因为那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会给人们带来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关于“牦牛文化节”的往事来。

那是2002年6月27日,红原县在成都发布了 :“中国川西北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将于7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新闻。许多人对红原县不够了解,不明白为什么取名“牦牛文化节”?

红原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雪山草地,1960年建县,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红原”,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红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是阿坝州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红原是距省府成都最近的一片天然绿色草原,平均海拔3600米,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六月飘雪”的气候特征,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天然草场资源极为丰富。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茂,养育着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

麦洼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的地方良种,主产于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麦洼及若尔盖县包座一带,因中心产区原属麦洼部落,故名麦洼牦牛。以肉质鲜嫩闻名的“麦洼”牦牛素有“高原之舟” 的称誉。早在我国殷周时期就有记载。牦牛的驯养可追溯到雅隆部落时期前。藏族先民是捕获野牦牛驯养最早、最成功的民族。牦牛的皮可以制作藏族服饰、靴子、帐篷;牦牛本身可以作为驼运货物的主要工具,它甚至可以攀登上海拔6000米的高峰;牦牛肉作为食物就更不用说了。

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为了藏族同胞们最重要的朋友,也成就了藏区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等基本生活保障。可以说是,藏族驯养了牦牛,牦牛养育着藏族。

牦牛身上浓缩了草原牧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发现,这是一种牦牛身上的文化,是一种开拓着生命禁区和发展——自远古大步走来的文明。其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牦牛象征着草原民族自强不息 ,红原牦牛文化节由红原县传统民间节日“祥隆节”发展而来。

自1999年7月15日,“99川西北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在红原县隆重举行,至今过去近20年。

每当节日来临,蓝天白云下,藏族同胞和游客们骑着马、驮着帐篷,走亲串友、跳舞唱歌、比试骑术,欢聚一堂。骠悍的藏族小伙和美丽的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以蓝天为幕,草原为台,尽情展示他们特色各异的民族服饰。一位名叫央金的姑娘告诉我,她们佩戴的珊瑚、珍珠、玛瑙、金银等饰品价值几十万元,这些饰品与牦牛、马匹一样,是她们家产的一部份。

节庆期间,世代生活在红原大草原上的藏族牧民都要举行赛马、锅庄、摔跤等传统活动。牦牛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把红原的旅游、天然中药材、泥碳等优势资源推介给了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洽谈投资。红原县政府为丰富牧民的文化生活,多次举办牦牛文化节,让富足的牧民和远来的游客聚在大草原上尽情欢娱。

红原牦牛文化节上,各类民族民间和专业文艺演出活动纷纷上演,如锅庄表演、服饰表演、藏戏表演、牦牛比赛、草地山歌表演、面具表演、跳神舞、藏戏、马术表演、牦牛选美、藏式摔跤、射箭、热气球、自行车、汽车越野等,经贸活动繁荣,包括牦牛产业项目及其它建设项目洽谈、签字、挂牌、奠基活动,招商会活动,论坛活动及其他活动如参观、游览、座谈活动等,热闹非凡。

红原,以“牦牛文化节”为特色,助推全县经济,传承了历史文化,丰富了群众生活的节庆活动。

近年来,红原县探索“互联网+红原特产+大型餐馆” 模式,助推藏区精准脱贫。长年累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敞开胸怀,接纳着慕名而来的人们。

红原机场建成通航后,红原的交通枢纽节点和旅游集散地地位进一步凸显,红原——邛溪草原, 古老传说中的 “吉祥大鹏金翅鸟”必将展开腾飞的翅膀,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牦牛装扮了红原,也塑造了红原人,形成了最具特色的的牦牛文化。高原的祥瑞驮着远古的文明,唤醒了沉睡的草原。朝辞蓉城,暮宿红原,您可远离都市的喧嚣,到绿色如茵的地毯上去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蓝天白云下牧民策马扬鞭的英姿。到了红原,你便走进了牦牛世界。到了红原,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川西北高原的牦牛文化节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 园区被认定省级示范园

本报讯(胡江)6月1日,经园区申报、市(州)推荐、专家评审、现场复核、省经信厅认定,红原县绿色产业经济园区被四川省经信厅认定为...

红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红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