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方绿水湿地 红原县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纪实
■彭启力
在海拔3500米的川西北高原红原大草原上,雪后的嘎曲河碧水荡漾,清脆的鸭鸣声从水面上不断传来,成群结队的赤麻鸭或在水面上嬉戏觅食,或在空中盘旋徘徊,蔚为壮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从2月中旬开始,赤麻鸭三五成群地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地区陆续飞抵红原,目前已有300只左右,3月中下旬上千只赤麻鸭将分布于整个红原嘎曲河流域繁衍生息。”红原县林草局草原湿地资源管理技术人员介绍道,赤麻鸭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是随季节迁徙的鸟类,对生存环境有较高要求,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近年来,该县把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的生态保护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生态,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空气质量达标率10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328天。嘎曲河流域,像赤麻鸭、黑颈鹤等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的野生鸟类越来越多。
防沙治沙,在逐绿中前行
“每次来红原,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我心情特别好。”在红原,经常能听到外来游客对红原生态环境的赞美。
“2008年以来,我们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有效遏制了草原沙化,同时经过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红原县环保林业局负责人对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持乐观态度。
以前,瓦切镇德香村是该县受沙化影响较严重的乡镇,由于地质结构土壤层薄、过量放牧等原因,草原存在风蚀沙化的侵害。为有效遏制草原沙漠化速度,2008年,该县投资500万元正式启动实施德香村沙化治理工程。截至目前,该村沙化土地治理总面积达5956.3公顷。
近日,笔者再次走进瓦切镇德香村沙化治理项目工程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枝干繁茂的高原红柳树和泛黄的草丛,沿途标识、简介牌上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清楚记录着该试点在治理后呈现出的显著变化。站在制高点上放眼眺望,绵绵起伏的山丘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米多高的红柳树密密麻麻,再现草原美丽风光。驱车临走回望,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滩坡上,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牢牢锁住了流沙。网格中栽植的红柳树,一行行、一排排,向四面延伸,绿无际涯。昔日的不毛之地,今朝变成了沙生植物斗芳争艳的绿色世界。
“自实施防沙治沙工程以来,治理沙化草原面积6.8万亩,巩固防沙治沙面积4万亩。针对地区不同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林草植被恢复、畜草基地建设、填沟还湿、鼠害防治、沙生植物基地建设等为手段,达到了‘治理一片、见效一片、保护一片’的效果。”该县环保林业局负责人说。
草长鸟鸣,湿地修复焕新颜
通过多年来对草原湿地的保护,如今,嘎曲河沿岸、日干乔湿地等处生活着黑冠、黑项鹤、白鹳、金雕等鸟类80余种,白臀鹿、藏原羚、藏狐等兽类10余种。
“目前,通过综合性开展生态保护、湿地生态补偿等工程,日干乔湿地已经全面恢复湿地面积8.5万亩,现已成为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和候鸟的栖息地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据悉,截至目前,该县已投资8306.05万元,恢复湿地8.5万亩。
如今的日干乔自然保护区,10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地,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加之红军长征走过的大沼泽背景,每年都有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以上前来旅游,日干乔湿地已然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草原观光胜地。
“河长制”,带来“河常治”
漫步嘎曲河畔,清澈的河道内碧波荡漾,水清河洁、两岸植被茂盛,在飞鸟的映衬下,美不胜收的水景呈现在眼前,这是实行“河长制”带来“河常治”后,河流变化呈现的喜人景象。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51条河流共计55段落实了副县级以上河长35名,乡镇级河长57名,以“河长制”为依托大力开展各项治理工作,既降低了环保的成本,又使环保得到了常态化。
“实现‘河长制’和‘河常治’,就要撸起袖子、放下身子理清工作路子,做到对每一条河流的生态环境了如指掌,并随时根据新情况,适时调整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大做细。”红原县有关负责人说道。
实行“河长制”以来,该县拆除临河菌棚539处,关停整合21家砖厂,引进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厂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集中整治。开展水质污染专项整治,设立达10处饮用水源保护地。对县内河道采砂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过程中,关闭17个采砂点,有计划的对河堤河滩进行绿化、美化等,确保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治理,让生态更优
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建设工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走进红原县城,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宜居、宜旅、宜业的新兴高原明珠城市。
“当初,不理解天天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在看到优美的城乡环境,自己也舒服了,游客也对红原的环境很满意,我们的生意也好做了。”商铺刘老板说。
红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协调解决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按照从县城辐射乡村,点、线、面逐步推进的思路,提出了“除陋习、树新风,创造宜居宜业宜旅新环境”的总体要求,积极调动全民参与。该县成功创建为全省文明城市。如今的红原已呈现出一幅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全域生态的美丽画卷。
新闻推荐
红原探索“合作总社+企业+基地+牧户”抱团发展模式34个合作社联手托起牧民新愿景“今年,我们就能吃到红原产的牦牛奶...
红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红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