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大考,见证政法她力量(一)

四川法制报 2020-03-06 00:45 大字

2月29日,“马背法官”们到远牧点送法,尕让卓玛(左二)结合当前抗疫形势,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为牧民群众讲解防疫知识

“云上法庭”审理案件

受伤在家,张熙婷的工作却一直没断战疫 三八特别报道

她是草原上的抗疫“卓玛花”

梁梅 本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文/图

背上国徽、携上普法资料、戴上口罩,她骑马驰骋在草原上,只为送法到牧民家门口;“第一书记”“缝纫工”“采购员”身份无缝转换,只想为抗疫做力所能及的事。战“疫”前线,她顾大家舍小家,积极投入防控知识宣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她就是红原县法院流动法庭庭长、阿木乡“第一书记”尕让卓玛。

骑马送法到远牧点

1988年,红原县法院成立了四川省第一个流动法庭,走进牧区,走近牧区群众,开展巡回办案、法治宣传,在草原上书写下司法为民的法治信仰。10年前,尕让卓玛接过接力棒,成为法庭的一员,始终不忘“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信仰。

带上国徽、普法资料、干粮、口罩……2月29日,尕让卓玛组织流动法庭的干警们骑上马,走向草原深处。“牧民们一般在远牧点放牧,且生活得很分散,一户就有上千亩草场。”尕让卓玛告诉记者,远牧点手机信号差,干警们一般会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前往,路上遇到牧民,干警们就会立即下马展开普法宣传。29日当天,尕让卓玛一行遇到了9户牧民,最远的地方离红原县法院有20公里。“结合当前抗疫形势,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语言为牧民讲解防疫知识,宣讲《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牧区防火要点。”尕让卓玛告诉记者,这次送法到远牧点是为及时把疫情防控情况告诉牧民,把相关法律知识送到牧民家。目前,战“疫”还未结束,她和流动法庭的干警们还将继续履行好职责,努力让疫情防控“不差一里”“不漏一人”。

“第一书记”样样通

不仅是法律服务,群众需要什么,她就做什么,她的心里装着大家。

1月30日,尕让卓玛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回到阿木乡卡口村。因为她是村上的“第一书记”,因为她担心村里的牧民对疫情不了解、不重视。

防控物资紧缺,她作“缝纫工”,画线、裁剪、缝制口罩;防疫卡点就餐困难,她作“厨娘”,在简易帐篷内切菜、烧火、掌勺;群众采购物资困难,她作“采购员”,上午接单、中午赴县城采购、夜晚逐一送货上门……疫情防控期间,尕让卓玛化身“多面手”,忙得不可开交。“我只是防疫战中的一颗‘螺丝钉’,做着力所能及的、最普通的事。”尕让卓玛说。

2019年8月,尕让卓玛扎根卡口村就整整5年了。从吃“闭门羹”到接待主动上门倾诉困难的村民,从不熟悉村况到精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5年间,尕让卓玛成长了,卡口村也变了样。2017年阿木乡卡口村实现整村脱贫。

在那段为脱贫奔走的日子中,尕让卓玛把办公室、村委会当家,家中的两个幼子时常无人接送,她只得一次又一次在朋友圈、微信群求助好友。谈到孩子,尕让卓玛有些愧疚,但看着村民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她又觉得这一切的付出又都是值得的。2018年3月,尕让卓玛连选连任卡口村“第一书记”。

她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中

肖必春彭屏本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李丹文/图

疫情当前,她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审判,勇于担当,连续多日在社区一线排查疫情;主动作为,启用“云上法庭”审理案件,把法庭“搬”到当事人家中,做到诉讼服务不停歇。她是宜宾市翠屏区法院民一庭庭长龚莉莎。

一线排查疫情

2月15日,宜宾市翠屏区法院的女干警积极响应该院党组号召,踊跃报名、迎“疫”而上,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参战”,龚莉莎正是其中一员。

劝导辖区群众做到不串门、不聚餐、不在公共场合聚集,引导大家科学防控疫情;鼓励群众坚定信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连续多日,龚莉莎带领民一庭干警分批前往翠屏区西郊街道大运社区,入户调查疫情动态、宣传防疫知识,建立详细的居民疫情台账,还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

截至3月2日,民一庭先后4人次参加社区79户的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排查登记947户次、2984人次。

“云上法庭”办案

一线抗疫是重任,审判执行也不能耽误。防疫期间,龚莉莎合理安排时间,审结了多起民事纠纷案件。“法官,我在山西,无法到宜宾参加庭审,但是我想尽快离婚,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这天,龚莉莎刚从社区开展疫情摸排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佟某的电话。

原来,佟某与宜宾人张某结婚后,感情破裂,于去年向法院申请离婚,龚莉莎所在的民一庭受理了此案。在给足30天的离婚冷静期后,双方仍坚持离婚。后来,受疫情影响,这起原计划在2月4日开庭的离婚案件只得往后推。

为满足当事人诉讼需求,也为了最大程度避免人员聚集和病毒传播,龚莉莎向原被告双方告知,可启用“云上法庭”审理本案。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龚莉莎立即与审管办同事衔接,调试“云上法庭”的相关设备,熟悉“云上法庭”的使用规程。

2月19日,龚莉莎通过“云上法庭”连线千里之外的佟某,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法官,这种审理方式太方便了。”佟某对此次“云上法庭”的体验连连称赞。“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龚莉莎说。

当事人家中开庭

防疫期间,“云上法庭”让许多当事人赞不绝口,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当事人来说,却难以适用。如何解群众之所需?龚莉莎和同事们这样应对。

2019年底,宜宾市翠屏区法院民一庭受理了原告蒋某寿诉被告陈某智离婚纠纷案,多次调解未果。据介绍,二人均系再婚,婚后双方因为生活琐事发生纠纷。近日,该庭接到蒋某寿委托诉讼代理人的申请,希望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蒋某寿已年近七旬,体弱多病,无法正常行走,且不能独立操作智能手机。在这特殊时期,为最大限度地方便当事人,在向社区确定了当事人双方并未感染新冠病毒后,龚莉莎和同事们决定,上门开庭。

3月3日,龚莉莎带领1名法官助理和1名书记员来到蒋某寿家中,开庭审理了这起离婚纠纷案。

她的24小时在线不是一句空话

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文/图

“你好,看到省检察院的公告希望我们的律师意见通过提交扫描件或邮寄方式传送,韩某某案的律师意见今天我已经寄出了。”“好的,我们收到以后会及时转给承办检察官。”3月5日,省检察院案管办四级高级检察官张熙婷的电话一直响不停,而这一天并不是她在案管大厅值班的日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省检察院案管办公开了两个联系电话,一个是案管大厅的座机,另外一个就是张熙婷的办公座机。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不漏掉一个电话,张熙婷将座机电话呼叫转移到了自己手机上,手机则是24小时开机。她说:“省检察院为了减少人员聚集,近期上班采用轮班制。我这样做就不会漏掉一个来电,能随时随地解决问题,确保律师和当事人的电话随时有人接听,有人回复。”就这样,在完成案件受理审批、流程监控等工作之余,张熙婷又变身成了热线电话的“接线员”。

春节假期提前开工

案管办作为疫情防控期间检察机关唯一对外服务的窗口,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也是连接内外的枢纽。疫情发生后,全省检察机关案管部门如何第一时间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前提下保障办案正常开展,维护律师执业权利,需要早谋划、早安排。特别是全省192个基层检察院情况不一,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尤其重要。

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熙婷。大年初四,在同事们春节假期延长的情况下,张熙婷开启了在家“上班”模式:查阅资料,摸排情况,参加视频会议讨论、起草文件……“既要做好防护,也不能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还要在尽量少接触的前提下,保证工作质量不打折。”她说这是起草工作规范时把握的最基本的原则。

有了前期充分准备,正式上班前,省检察院通过官方“两微一端”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受理、律师接待工作的提示》,要求各地案管部门做到涉疫案件“当日来、当日转、当日送”,并公开了全省所有案管部门的值班电话。考虑到可能还有部分律师不能熟练使用网络操作,张熙婷又加班制作并公布了查询案件信息、办理网上预约的操作流程。

受了轻伤不下火线

“熙婷,你的脚受伤了,明天就不用来单位了,在家办公,休养几天再来。”2月16日值班时,张熙婷一边接听工作电话,一边下楼梯,不小心崴了脚,部门领导考虑她上下班不方便,让她在家办公。可张熙婷心想:如果几天都在家,资料不齐,手上的文件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制定出来。她赶紧找领导“游说”了近十分钟,领导才同意她第二天可以继续在单位,但完成工作以后要赶紧回家休息。就这样,她穿着大拖鞋在办公室工作了两天后,被“勒令”回家办公了。

虽是回家休养,张熙婷的工作却一直没断。通过电话沟通协调,回家办公第二天,她就落实了运维人员,为达州市检察院解决了电子卷宗服务器的问题;通过请示报告,四川、江苏两省4个检察院接力联动,短短两个工作日,跨省案件电子卷宗就交到了律师手里。

她是高原上一抹绚丽检察蓝

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甘孜县地处甘孜州西北部,俗称“康北中心”,是周边7县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人员聚集且流动性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甘孜县任务艰巨。

43岁的达瓦志玛是甘孜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甘孜县委、县政府部署,达瓦志玛担任甘孜县第二疫情防控督导组组长,负责甘孜县绒坝岔片区7个乡镇的疫情防控工作。她入户摸底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实地查看防疫卡点……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检察蓝的责任与担当。

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甘孜县绒坝岔片区所属7个乡镇包含83个行政村,有村民3325户16397人。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来往密切,疫情防控任务之重不言而喻。接到工作安排,达瓦志玛第一时间带队深入到片区的每个乡、村和寺庙,对村民、僧侣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查看民俗活动、佛事活动、喜事、丧事的延办、从简情况,走访督查乡村隔离人员居家隔离状况,通过实查、实看、实管,做到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全熟悉、人员动态数据全掌握。

每到一处,达瓦志玛总是耐心地向老百姓宣传防疫知识。对于一线防控工作人员的困难,她会想尽办法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每次到卡点,达瓦志玛总是提前下车步行一段,了解、查看周边情况。她说:“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要脚踏实地做好做实。虽然路不好走,但要严防死守,让每一名群众了解防控措施,做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检察巾帼守土尽责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达瓦志玛迅速安排部署,及时研究制定甘孜县检察院及检察院小区的疫情防控方案,要求全体干警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发挥好检察职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督导组组长,她通过电话联系、实地督导,详细了解各乡镇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与此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发挥村两委作用,创新防控和宣传手段,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疫情形势。她还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监督,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氛围。

3月5日,达瓦志玛仍在绒坝岔片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她用行动和忠诚展现了新时代巾帼检察官的独特魅力,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承诺。

她是高速公路防疫急先锋

刘馨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速公安五分局十二大队副教导员赵亚星总是冲锋在前。巡逻、排查隐患、路口宣传教育、服务区安全检查……工作一样不落下,“铁娘子”般的工作作风和雷厉风行,让警组的兄弟姐妹们在她的影响下,充满了斗志和干劲儿。

2月11日上午8:51,该大队接到监控中心报警称,南充至广元方向西充服务区内发现一辆面包车,车上人员是从湖北返回。得知这一情况后,赵亚星赓即带队出警赶往西充服务区,并将该情况及时通知西充县疾控中心。

到达服务区后,由于对车上人员健康状况暂不明确,在做好简单防护后,赵亚星认真核实车上人员身份信息,以及该车行车路线,对车内人员体温进行监测,联系有关地方疾控中心和公安部门做好车辆对接和返程后的隔离观察。在确定车内驾乘人员体温正常并核实情况后,她又再三叮嘱驾驶员路上行车注意安全,务必从指定的收费站驶出,回家后积极配合村(社)防控部门工作做好自我隔离观察。处理完这起事件返回警组,赵亚星片刻不停息地拿出消毒液和酒精,让一同出警的民(辅)警对自身和出警车辆进行消毒,及时更换口罩用品,并叮嘱大家一定要规范疫情防控期间的接处警,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赵亚星的丈夫刘金雨也是一名高速公安,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夫妻俩一直在各自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努力着。夫妻俩聚少离多,平日只能休息时靠手机视频联系,但是他俩从不后悔,并一直互相鼓励对方好好坚守岗位。“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正是因为成为了母亲,才会变得愈加刚强和勇敢。也正是因为成为了母亲,才因为这份牵挂而感到愧疚。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疫情防控期间,赵亚星的母亲角色缺席了。而作为一个女儿,赵亚星也觉得自己亏欠父母太多,本该颐养天年的父母因为她和丈夫的工作原因,一直帮她带着一双儿女,没有一点儿自己休息的时间。她想着等疫情结束了,一定要好好陪陪父母,亲手做几顿饭给他们。

新闻推荐

34个合作社联手 托起牧民新愿景

红原探索“合作总社+企业+基地+牧户”抱团发展模式34个合作社联手托起牧民新愿景“今年,我们就能吃到红原产的牦牛奶...

红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红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