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绿色牧歌 记发展中的红原现代畜牧业
■记者 泽英
蓝天白云下,膘肥体壮的牛羊,错落有致的畜舍,星罗棋布的牧家乐,满脸喜悦的牧民……初夏5月,走进哈拉玛大草原,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红原现代畜牧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是红原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2015年1月,该县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四川省牧区唯一、西北牧区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4年以来,红原县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导、生态绿色工业为主攻、特色旅游业为支撑,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科技推广与基础设施建设“珠连璧合”
红原县境内牧草、牦牛、中藏药材、森林、旅游等资源禀赋独特,草原空气、水质、土壤、牧草等环境无污染,具有“天蓝、水清、空气清新”的优势,适宜生产优质安全的“生态牌”“有机牌”农畜产品,为草原农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无限的市场潜力、消费潜力和新的经济发展潜力。
“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让家家都有养殖‘土专家’,户户都有科技支撑。”该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农牧民群众增收,县科农局常常深入各乡镇调查研究,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营造边教、边学、边养的养殖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红原县牧民群众的养殖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不再是粗放式的放牧,而是懂得了牲畜的疫病防治、畜种改良、种草养畜和舍饲、半舍饲养畜,放牧更加注重科学化管理。
畜牧技术的推广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红原县大力开展“两棚一圈”示范建设,推行舍饲圈养,加大牧业机具补贴力度,推广运用牧业机械,提高草原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县建成草原防火通道1800公里、新型牲畜标准暖棚2775个、防疫巷道圈234个,提升完善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4个,草地围栏138万亩,建生产点输电线路218公里、变压台区32个,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1个,建设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建立麦洼牦牛、藏系绵羊原种场和本品种选育基地6个,设立牦牛冻精改良点42个。
如今,在科技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双轮驱动”下,红原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走上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龙头企业强势带动
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比翼齐飞”
近年来,红原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适应川西北高原牧区条件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为实现集体“三资”保值增效,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初步形成了牧区特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原模式。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红原县积极探索“合作总社+企业+基地+牧户”的抱团发展模式,2016年,以“建设农牧民自己的企业、全县所有村的集体经济”为理念建成了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这也是该县第一个属于农牧民自己的企业。
“‘更攀’在藏语中的寓意是在党的惠民政策扶持下,整个区域的老百姓全部受益。”62岁的社长八宝介绍说,为群众谋取利益是更攀合作总社的不变追求。
据了解,更攀合作总社建社之初就将全县1353户506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合作总社给予扶持,并统筹34家分散的合作社,通过生产标准、市场营销、区域品牌塑造、产品质量追溯的统一,以解决各类分散经营主体“规模小、效益低,易流失、发展难”等问题。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栖”。目前,更攀合作总社已引入云尚日化、遛遛牛、牦牛乳业、西藏刚坚乳业等一批蓄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已建成牦牛肉、奶、牦牛毛地毯、日用化妆品等4条先进生产线,建成红原县智慧畜牧业管控平台和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不仅如此,该社正加快建设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建立健全涵盖养殖、加工、流通、质量监管、服务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此推动休闲观光融合产业发展。
“酸奶、酥油、牦牛肉等产品都走向了国内高端市场,完全能满足高端消费需求。不久的将来,红原的牦牛品牌一定能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八宝对更攀联合社的未来充满信心。
绿色牧业继续推进
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要把生态优先、循环经济、扶贫富民等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把保护作为前提,最终建成生态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这是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共识,如今,绿色牧业助力该县现代畜牧业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共赢。
5月14日,走进瓦切镇唐日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区,记者看到草料库、机具房、生产车间、暖棚、配套的割草机具等设施一应俱全。负责人旦真贡指着周围的一大片草地说:“你看,这一大片草地全是人工种草基地。”
据了解,唐日合作社通过建立基地、畜种改良、分区轮牧、冬季补饲的科学饲养模式,既有效提高了牲畜防病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又缓解了草畜矛盾,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随行的科农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实现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与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双赢”,红原县从牧民树立保护草原生态的观念入手,通过宣讲草原法、草畜平衡、草原保护补偿机制等法律政策,引导牧民改变传统观念,在减畜不减产的前提下,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来减轻草场负担。同时,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通过退牧还草和人工种草提高牧民的收入。
“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我们这里的酸奶和酥油生产量很少,仅供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合作社成立以后,生产量很大,需要的奶源比较多,我们的收奶价格也很公道,群众都积极融入到合作社当中,共同致富。”瓦切镇党委副书记索郎让俄说,合作社与百姓“牵手”形成了发展合力,去年底,该合作社总收入70万元,户均收入2479元,人均增收700元。
“蓄”势扬帆开启新征程,勇立潮头绘就新画卷。如今,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牧民定居房和牲畜暖棚交相辉映,一条条宽阔平坦的牧道伸向远方,一群群肥壮的牛羊在草原上惬意地吃草,一座座现代工厂在草原上高高耸立,一曲曲嘹亮的牧歌在风中飞扬,这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让人切实感受到红原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毅强)近年来,红原县委组织部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县委“四新八实”工作要求,在坚决落实“一人多岗”工作制度中大胆探索...
红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红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