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促发展 畜牧产业谱新篇 红原县大力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纪实
■杨忠旦真 记者 邹阳
近年来,红原县坚持以实现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夯实基础配套建设,探索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不断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逐步成为了全国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排头兵”。目前,红原县已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作为川甘青结合部连接周边县市的交通枢纽和四川省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红原县依托正在建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不断输送着当地优质的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发挥境内牧草、牦牛、森林等资源优势,打造“生态牌”“有机牌”,当地产品的市场潜力、消费潜力和发展潜力都得到了强有力提升。
借力优势谋发展,奋发有为显担当。红原县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主导、生态绿色产业为主攻、以“五个一”为支撑,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促进了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2018年,红原县各类牲畜存栏37.6万混合头,出栏9.2万混合头,肉类总产量8021吨,奶产量32497吨。
生态优先
科学养殖助力提质增效
近年来,红原县围绕保护生态、方便生产、防灾救灾、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两棚一圈”示范建设,大力推行舍饲圈养,不断加强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变。
截至目前,红原县共建成生产性道路1934公里、新型牲畜标准暖棚2900个、防疫巷道圈224个,提升完善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4个,草地围栏165万亩,建设生产点输电线路218公里、变压台区32个,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11个,建设科技示范户300余户,建立麦洼牦牛、藏系绵羊原种场和本品种选育基地6个,年设立牦牛冻精改良点42个。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红原县牲畜死亡率降低3个百分点,出栏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存在着散、小、弱、效益不高的问题,红原县积极推动经营模式由单一分散向规模集约转变。“我们建立以现代家庭示范牧场,积极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以个体承包牧户为基础,推行联户联牧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畜牧业转型提质增效。”红原县农畜水局负责人姜林告诉记者,通过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盈利530万元,人均增收240元。
过去,牧区农牧民增收主要依靠牲畜数量增长,过度消耗草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如今,红原县积极推动资源利用由消耗开发向生态保护转变,依托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生态奖补等举措,引导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转产从事草原及湿地管护,由放牧人变为生态保护人,推动了草原资源由被动消耗向主动保护转变。
“我现在一边保护生态环境一边还能挣钱,看着这里的生态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真的觉得太好了。”已经在生态保护岗位上工作了两年的阿木乡卡口村牧民扎央对红原县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数家珍。
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红原县加大草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并率先在全州牧区县实施“以人定畜和以草定畜相结合”的草畜平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全县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融合发展
绿色产业引领牧区新发展
现在一谈到红原,不仅是美丽的草原风光,还有各大品牌深加工的畜牧产品。近年来,红原县围绕现代草原畜牧业,以绿色工业破题,以农旅融合引领,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各类产业由平行互动向深度融合转变,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坚持绿色主题。全县深入实施以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研发、新型能源开发、光伏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战略,工业企业总数达36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同时,通过“一园多点”战略的实施,在规划占地1700亩的绿色产业园区统筹特色种植园、科技创新园、雅克音乐文化产业园全面发展。目前,牦牛乳业、新希望等21家企业入驻绿色产业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20亿元,税收收入将破亿元大关。
——壮大龙头企业。红原县在发展畜牧企业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牦牛肉、奶系列中高档绿色有机食品,并加大皮、毛、绒、骨、牛角等副产物的开发力度,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创建了“红原奶粉”“溜溜牛”“喀维央诺”等品牌。
——打造名优品牌。近年来,红原县不断加强对畜产品的品牌认证和质量认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麦洼牦牛”“红原牦牛奶粉”“红原牦牛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红原牦牛肉”“红原牦牛酥油”等五个品牌已向国家工商总局报送并受理,“红原牦牛酥油、红原牦牛酸奶、红原曲拉”已向国家农业农村部申报国际地理标志。
在做优做强特色产品的同时,红原县依托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力提升产品知名度,并创办了“牦牛电商平台”,奠定了全县畜牧产品品牌营销基础。
当下,到红原旅游的游客代买特色产品已成了常态。“在红原买了一次牛肉干,觉得特别好吃,当时也关注了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现在在家的时候时不时也会购买一些,并且还把公众号推荐给了亲朋好友。”经常来红原旅游的黄女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道。
为了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红原县大力支持群众从事牧家乐、家庭宾馆、自驾游营地、旅游商贸等三产服务业,现在全县已建成规模牧家乐18家,家庭旅游示范户170余家,带动2300余人从事涉旅服务,人均年增收达到1200元。
政策支持
“五个一”推进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红原的畜牧业建设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以‘五个一’为支撑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据姜林介绍,“五个一”是指“一个体系” “一个企业” “一个品牌” “一个大数据”“一个产业”。
建立“一个体系”——2013年,红原县率先在全省藏区启动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2015年,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行草原火灾保险;2017年,首创全国牦牛活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试点;2018年,启动了村集体牦牛养殖商业保险,至此,红原县畜牧产业“吉祥三保”体系正式建立,该体系既减少了牧民的因灾损失,又增强了畜牧业生产销售的风险防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和提升了红原奶粉、牦牛肉等知名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提高了红原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保障了红原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组建“一个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红原县积极探索“合作总社+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的“抱团”发展模式,以“建设农牧民自己的企业、全县所有村的集体经济”为理念建成了一家属于农牧民群众的企业——更攀合作总社。统筹34家分散的合作社,通过生产标准、市场营销、区域品牌塑造、产品质量追溯的统一,有效解决了各类分散的经营主体“规模小、效益低,易流失、发展难”等问题。
创建“一个品牌”——2018年5月,红原县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员工之家平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天上红原”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探索“内引外联合作共赢”模式,为提升红原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一个大数据”——近年来,红原县积极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在更攀合作总社初步搭建了现代畜牧业智慧管控信息化平台,将合作总社及部分养殖基地、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纳入了追溯范围。目前,正与移动、电信等公司合作开展牦牛电子化项圈佩戴试点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计划通过3年努力,建立集环境气象监测、市场动态预测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一体化的“农牧业大数据”全产业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壮大“一个产业”——红原县进一步坚持“草业先行”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原优质牧草产业。2018年,依托涉农整合资金350万元,在全县的基地、大户、合作社实施种草30000亩,建设形成“牧草产业”带,开发裹包青贮等草产品,打响红原牧草品牌,带动本地牧户抗灾保畜和牧草产品销售,拓展牧户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卧圈种草,提升国家级牧草种植基地。
蓝图已绘就,未来更可期。面对第二轮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机遇,红原县将立足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组织经营、生产加工、品牌标准等要素齐全的各类体系,推动畜牧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日趋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全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忠旦真记者邹阳)近日,红原县刷经寺镇党委深入全镇6村1社区开展了做“法律明白人”宣讲座谈活动。宣讲队每到一村,便...
红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红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