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服务为藏区居民幸福加速

四川法制报 2018-04-10 01:24 大字

本报记者曾晶菁

“格达小区廉租房的电费咋个交啊?我不知道哪个电表是自己家的。”3月12日,一名群众在甘孜县新区社区06网格民意微信群语音求助。微信群主冯俊通过“掌上平台”接收到消息后,仅花10分钟就找到这名居住在格达小区廉租房的住户,并迅速帮她找到廉租房的智能电表,告知她更换和安装电表的注意事项。

一起群众求助的背后,折射出四川省藏区不断做实网格化,服务更多社区群众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四川省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实现藏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让广大城区、偏远牧区乃至寺庙僧人都享受到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网格有脚

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幅员面积84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的红原县,藏族人口占了84%。在这片地广人稀的高寒牧区上,有这么一群由乡镇村干部、党员、民兵等组成的“马背服务队”,定期深入牧民生产生活的地方,为他们送去各类民政救济,代办各类证卡领取事项,传递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宣传党的新政策,宣讲现代养殖技术,受到了牧民群众好评。“自从有了‘马背服务队\’,我对市场上的畜产品价格了解了,再不会像过去那样吃亏了。”红原县色地乡壤里村牧民格西说。过去由于身处远牧点,信息闭塞,都是商贩出多少价就卖多少,现在“马背服务队”经常到远牧点给他们送东西、讲政策、传信息,草原外的事他们都知道。

为了实现牧民群众办事“一次到位”,红原县以网格为单元,整合便民服务队伍,针对远牧点、散居点、草山药山,组成“马背小分队”、志愿者服务队等流动服务队,不定期开展送政策法规、送医疗卫生、送畜牧技术、巡山护牧、边界纠纷调处、民生项目推进等流动服务。如今,全县根据牧户划分的130个牧业生产点网格配备网格员和信息员,将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在阿坝县,县委、县政府在四川省藏区率先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以网管人”将城区细分为65个网格,配备95名专职网格员,近年来接到流动人口求助80余次,解决临时困难35件,深入解决帮扶30余件;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工资拖欠纠纷8件6万余元;救助无钱看病流动人口15人,垫付医药费1.9万余元;为20户流动人口家庭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为23名流动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以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享有平等权利。”阿坝镇党委副书记、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川林告诉记者。

便民服务已惠及到更多藏区:在阿坝县格尔登寺,当地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服务联系点,组建法律服务小分队。甘孜县构筑公共社会服务代办网,开展民生服务代办事项,已代办民生服务1.5万余次……

网格有耳

及时响应诉求破解群众难题

网格员走进四川省藏区的千家万户,加深与群众互动、收集民情,通过发现、受理、上报、办理、回访,推行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及时回应民生诉求。

户籍地位于马尔康市美谷社区的李大庆(化名)曾因犯盗窃罪入狱,刑满释放后在外打工。随着李大庆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因无法从事体力工作,生活陷入困境。2017年5月,李大庆赶回户籍所在地找工作,辖区网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将信息及时上报到社区,并通过社区难事共办的“3812”微信平台发布信息。很快,马尔康市城市管理局认领了这项任务,安排其从事城区环卫保洁工作,李大庆收入和生活逐渐趋于稳定。社区两委还为他租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提供了卧具、桌椅、锅碗等生活必需品,解决了李大庆的就业、住房问题。

据了解,针对该社区残疾人多、就业困难居民多、老年困难居民多等情况,美谷社区搭建了社区党委和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的“3812”微信平台。根据社区网格收集居民群众的诉求快速反应,及时解决群众自身无法解决的就业、住房、生活困难。

2018年2月2日,一名女游客进入红原县月亮湾景区,不慎将汽车开入路边排水沟。万分焦急之时,她看见景区标牌上的“红原在线平台”二维码,通过扫描进入主界面求助,不到1分钟就收到“马上派人前来处理”的回复。另一端,服务指挥平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协调拖车和人员。20分钟后,女游客顺利脱离困境。

目前,红原县55名城乡网格员已被纳入这款服务旅游的实施服务平台——红原在线平台,负责事件的协助办理并实时跟踪事件办理,收集、处置各类信息,接处各类案事件和群众求助、投诉,及时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方便,实现旅游服务“零距离”、旅游管理“全覆盖”、游客诉求“全响应”。

在马尔康市马江社区,其创新的网格管理新模式则是依托当地警务室,探索将网格员与网格民警联合,推行社区警务网格化点面结合模式。利用社区网格员熟悉居民情况的实际,协助社区民警采集房屋照片、房主信息、承租人信息等“一标三实”信息,发现治安隐患及时通知社区民警,依法整治。

网格有力

发动广大群众守护家园平安

四川省藏区牧区地广人稀,人口流动性大、信息覆盖差。现在,调解员“驻”进了大大小小的网格内,有效把矛盾纠纷化解消除在萌芽,调处在一线。

红原县第二大乡镇瓦切镇,因地处三县交界,流动人口多,三山一界、旅游纠纷等矛盾突出。2017年夏天,镇上村民华某因发现“邻居”夺某在其草场上放养马牛,发生纠纷。因村组反复调处未成功,镇、村两级调委会安排调解员共同参与事件调处,最终双方做出承诺,以后不越界放牧,友好相处。

为上述类似案件做出最大贡献的,是瓦切镇的流动调解员。利用基层人民调解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6支马背流动调解分队深入远牧点,开展乱搭乱建整治、草场违规租赁、药山边界纠纷、偷盗赌博治理、旅游市场规范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在80%人口都为羌族的茂县,许多老年人仍然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羌族聚居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进城调解矛盾纠纷不是一件容易事。为此,茂县组建了一支900余人组成的专(兼)职调解队伍,并建立由60名羌汉双语义务协调员组成的队伍。如今,针对羌族当事人的双语调解成为茂县的一项特色,通过视频联调等方式有效将深山中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网格治理的大网络下,少不了群防群治这支队伍。精细网格化不仅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全面调动了农牧民守护平安的积极性、参与性。

在稻城县金珠镇街头,由戴“红袖标”的当地干部群众与民警联合巡逻的身影,成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一道独特风景线;红原县牧区组织网格员、民兵、治安巡逻队、平安志愿者(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力量1048人,协同警方排查和打击盗抢牲畜、盗抢机动车、入室盗窃、聚众赌博、“三山一界”纠纷等突出问题。

据悉,近两年来,四川省藏区加强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各地以城镇社区为单位,组建由网格员、门卫、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红袖套”队伍、街道巡逻队等;在农村(牧区)组成联户组开展定期巡逻、治安联防,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还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警力不足造成的管理盲区,确保辖区治安持续好转。

新闻推荐

新闻图说 冬季篮球赛热了身子暖了心

1月16日,在红原县阿木乡为期3天的一年一度冬季农牧民篮球比赛圆满落幕。该县12支球队的120多名农牧民青年参加了比赛。经过精彩角逐,来自瓦切镇的球队摘得桂冠。去年,阿木乡整合120多万元“扶贫新村...

红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红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