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展开新画卷 ——麻窝乡瓦扎村从民族团结到美丽新村建设侧记
4月10日,春意盎然,群山葱绿,顺着林间蜿蜒的道路迂回攀升,记者来到黑水县麻窝乡瓦扎村,一幕幕群众勤劳播种的忙碌场景映入眼帘,随着记者镜头的深入,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民族团结进步村正走向乡村振兴的美丽新村生动画卷。
镜头一
支部+农户+公司,探出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瓦扎村地处高半山,一村一组,全村共49户173人,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家不足10%,外出务工经商成了该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全村现有耕地400亩,其中撂荒了三年的100亩耕地成了村党支部的一块‘心病\’。”该村党支部书记二古基告诉记者,自2014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村以来,邻里团结和睦,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富足,但农村产业发展不起来一直困扰着村党支部。
今年年初,为了去除这块“心病”,该村党支部主动作为,招引公司落户瓦扎村,与公司负责人初步达成土地流转意向后。村党支部召集农户,就土地整治、转包的具体事项进行商议,经过五次激烈的讨论,最后,承包商以年均每亩300元的承包费,承包了37户农户的150亩土地,并细化了相关条款,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该村农户主动参与农业发展、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十分高,由农户出资,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对100亩撂荒地进行深翻耕和平整,让撂荒地达到了种植青脆李和生态蔬菜的要求。
“两台小型挖掘机和两台旋耕机连续作业18天,对板结的土地进行了深翻、平整。目前,150亩的青脆李苗木已全部栽植完成,该品种的青脆李特性是晚熟、果实圆形、市场前景好。”来自茂县的承包商谢德炳说。截至目前,他已投资12万元,栽植青脆李6800株,今年5月,准备林下试种花菜10亩,大白菜20亩,连花白30亩,萝卜20亩。
镜头二
家庭农场,成了农村致富的领头“羊”
杨初生是瓦扎村回村创业大学生,刚毕业的她在外务工两年,在看好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潜力后,2017年毅然回村创业,用外出务工攒下的4万元,与该村其他4户农户(1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仁青)联合注册了黑水县达基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起了家庭农场。
走进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农场四周丛林环绕,酿酒作坊、生猪养殖圈舍、生活用房和原料库房成U型布局,农场里青脆李花、苹果花竞相开放。
农场主杨初生详细的向记者介绍了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情况。生猪圈舍280平方米,今年准备投入4万元养殖生猪50头,年出栏100头;酿酒作坊原料主要是玉米,每天能产酒50斤,目前主要是客户预约购买,供不应求;农场里3亩土地栽植了90株红富士苹果和30株青脆李,林间还种植了蔬菜和青饲料,整个农场经营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循环无害化。
“平时在农场里做小工,作为合作社的监事,也对农场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我们合作社的红利按‘三七\’分配机制进行,三成用于资本积累,七成用于投资的收益。”大仁青满脸笑容地说。
镜头三
藏区新居建设,让贫困户住进新房子
“感谢党的好政策,住上好房子不再是梦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仁知生的一句话,说出了贫困群众的共同心声。仁知生是计生特扶对象,家里一老一少(孙子李罗基就读初一),房子年久失修,有裂缝。
“她家没有劳动力,经济条件差,修建新房子的困难十分大,作为党员志愿队成员,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她建好新房子,住上好房子。”党员志愿队成员、原村委会主任安根基说。
据悉,为帮助仁知生脱贫致富、建好新房子,该村在家的两名党员志愿队成员义务出工20个,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联系社会慈善爱心人士捐款5000元。同时,爱心人士从2015年起,每月资助李罗基200元直到大学毕业。
在另一户藏区新居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新居建设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邻里乡亲正忙着搅拌混凝土,帮助黑张修建新房。
黑张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三口人,上有50岁的母亲,下有3岁的女儿,缺乏劳动力。“有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帮助,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才能住上新房子。”黑张用朴素的言语表达着感恩之情,今天,他们帮我打房盖,给他们工钱,他们也不要,真是太感谢了。
截至目前,该村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藏区新居建设房屋主体和附属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墙面粉刷和门窗安装,预计5月中旬可以入住。
春季攻势号角已经吹响,扶贫事业正扬帆起航。黑水县瓦扎村作为非贫困村,今年该村7户24人的脱贫任务仍然艰巨,总投资167万元的精准脱贫蓝图已勾勒呈现,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美丽新村正走向美好明天。·代安国记者 王太龙·
新闻推荐
(格让蹉记者庄媛)作为阿坝州生态扶贫试点县,日前,该县制定了《黑水县生态公益性岗位推进工作方案》,确定芦花镇二古鲁村、色尔古镇五里村、晴朗乡上达盖村为县级生态资源管护示点村,成立了芦花片区、知...
黑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黑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