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放心过得舒心 黑水县色尔古镇五里村脱贫小记

阿坝日报 2018-03-14 11:08 大字

■记者王和斌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刚刚过完春节、藏历新年的黑水群众已经在为新一年的生产生活做准备。

3月9日,记者来到色尔古镇五里村,看到村活动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聚在一起唱山歌、跳锅庄、品咂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数说着感恩之情。

“平时我们大都在外地打工,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昨天,我们在这儿举行了‘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大家难得相聚一堂,今天活动还在继续。”村民英宝姐高兴地说。

英宝姐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她家依靠打工收入、政策性收入和集体经济分红成功摆脱了贫困。像英宝姐家一样,去年,五里村34户贫困户144名困难群众全部脱贫摘帽。

五里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精准识别贫困户34户144人,因缺劳动力、缺技术、发展动力不足致贫。村民们曾经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半山,靠种植土豆、青稞等传统作物为生,交通不便,吃水、用电都是难题。

2014年,在该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里村整村搬迁至国道347线旁的河坝。依托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70万元,完成了村内主道、辅道、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五里村,房屋整齐划一、错落有致,水泥硬化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房前一排篱笆小院,“别墅”也下了乡。

走进贫困户阿支基家,一楼是敞亮的厨房和客厅,二楼房间干净整洁,整个房子装修得很漂亮,家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房前还有一片小菜园已翻耕出来,准备种时令蔬菜。

“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从高半山搬迁至河坝,交通、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了。我们家享受了低保兜底政策,还有公益性岗位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阿支基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

2017年,五里村投入扶贫项目资金580余万元,对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等,还将集体经济原有的150头牦牛扩大到300头。为了确保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和持续发展,该村把集体经济的300头牦牛承包给了有养殖经验的两户养殖户,承包户每年给村集体缴纳9万元的承包费,其中50%分配给贫困户,30%分配给非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发展。去年,五里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75元,实现整村退出。

据该村第一书记尼玛谭初介绍,整村搬迁后,五里村村民原有的土地资源都荒置了,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为了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村里多次组织了挖掘机等技能培训。持有上岗证的村民就像拿到了开启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如今,像英宝姐一样在外务工的村民们已经整装待发。摆脱贫困的他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新生活,为实现小康而奔波、忙碌。

“今年,我们计划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村民闲置的房间搞旅游接待。相信不久的将来,五里村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旅游村寨。”尼玛谭初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村里的未来。

新闻推荐

景区票价多少? 网友投票来定 2018年全年,达古冰山景区票价降至60元/人

“门票多少?网友说了算!”1月1日,成都商报记者从达古冰山管理局获悉,从当天起,到2018年12月31日,达古冰山景区门票实行感恩回馈优惠价,由旺季200元/人调至60元/人。据了解,这也是全国首例由网友定票价的...

黑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黑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