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黑水打造旅游“烫金”名片小记

阿坝日报 2017-12-20 09:57 大字

■胡伟 记者 颜天杰

初冬的黑水,碧水映蓝天,雪山掩彩林。自马尔康出发,穿过长长的雅克夏雪山隧道,便来到被誉为“彩林之乡”的黑水县。近年来,黑水县立足彩林、冰山资源优势,制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做强一季、带活全域”的季节旅游发展思路,持续用力做大做强黑水秋季旅游,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秋季旅游目的地。

沙场变景点处处是景观

这几年,黑水旅游总会迎来爆发点,今年也是如此,最高峰一天超过2万名游客涌入这座川西小城,为的就是一睹这里的彩林风光。

黑水县在大力推介彩林风光的同时,也不遗余力的整治周边生态环境,去年,该县将杨柳秋村堆放沙石的地方变成了观景的绝佳点——雅麦湖,来自各地的游客对这个地方流连忘返。今年,该县继续加大力度,在秋冬来临前,打造出了另一处观景地——洛喱措,意为森林中的湖泊。

洛喱措位于黑水彩林观赏的核心区,在国道317线旁,以前是一片满目疮痍的沙场,为持续推进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该县将沙场打造成一处集自然景观观光、民俗文化欣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示范点。

家住洛喱措附近的村民列如告诉记者:“沙场破坏环境,特别是风大的时候,经常遇见漫天的灰尘,现在好了,不仅环境变好了,还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游玩。”

游客多了,依靠旅游致富的农牧民也赚的盆满钵满。列如家在彩林季靠卖农特土产品就挣了7000多元。常年在青海开挖掘机的夏红也是如此,在黑水县彩林最美的时候回到家乡,在观景点卖起了土特产。他告诉记者:“高原地区进入秋冬季节,租用挖掘机的频率下降,就回家挣点儿旅游钱,生意还不错。”

上演“变身”计群众成“导游”

环境越来越好,吃上旅游饭的人越来越多,群众的思想也在跟着变化。

“你看见写着雅麦湖的大石头没,等太阳出来的时候,你找个角度,拍出来的照片一定很美。”刚走进洛雅麦湖停车场,便看见一位藏族姑娘伴着手势给游客不停地介绍这里的景观。

这位藏族姑娘叫泽朗加玛,趁着旅游旺季在这里摆了一个小摊,主要卖烧烤和自家的土特产。

“这只是举手之劳。”泽朗加玛笑着对记者说,“这两年县上大力推介我们黑水的旅游风光,游客越来越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当地人,我当然也有义务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的黑水县,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摇身一变,成为像泽朗加玛一样的乡村导游。随着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发展旅游业,冰山彩林这张“烫金”名片也让更多的人熟知。

在雅麦湖景点,记者遇见了来自重庆的游客赵亮一家五口。赵亮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到黑水来看彩林,今年已经是第7次。

“其实让我感觉变化最大的不是这里景点景区的打造,而是当地群众旅游服务意识的巨大转变。”赵亮说,与以往相比,现在,黑水当地群众会主动告诉你哪里好玩,哪里住着舒畅,哪里可以购买到优质的农特产品,这其中,有两件事情让赵亮记忆深刻。一是今年国庆节路过黑水的时候,沿途的“保障服务点”为他们这些进出黑水的游客免费提供矿泉水、饼干、方便面等食品,让他们感到十分暖心。二是在奶子沟沿线景点,到处都可以喝到免费的开水。

泽朗加玛笑着告诉记者:“给游客提供免费的开水,已是我们这里不成文的共识,黑水的秋冬季节本来就比较寒冷,一杯开水暖人心嘛。”

据统计,自“2017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暨黑水县第五届冰山彩林季”开幕以来,截至11月15日,黑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6亿元。

据了解,黑水县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突出打造旅游“烫金”名片,延伸更有影响力的春夏秋冬四季旅游品牌,确保通过旅游业致富的人越来越多,黑水这张“烫金”名片的美誉度也将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黑水县开展“一卡两网三联四单” 脱贫攻坚主题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和斌)今年以来,黑水县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在脱贫攻坚一线深化“一卡两网三联四单”服务群众主题活动,不断推动机关干部在基...

黑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黑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