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 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2018年,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按照“区位相邻、资源相似、功能相近”原则,首次将全州划分为“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大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示范带。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四带”联动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来,作为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的主要躯干,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四县按下“加速键”,着力推动这一战略落地实施,过去成效怎么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县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推进,提升在川甘青交界地区集聚辐射能力的进程中,其发展内涵怎么看?未来具体怎么干?
今年州两会上,四县带着观点和行动而来,谈问题不遮遮掩掩,提目标实实在在,带来最积极的效应是“区域协同、合力崛起”的共识在不断讨论和碰撞中逐步达成。如今,4县方向一致、携手同行,共建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贡献力量。
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商贸中心,聚力协调推进结构布局持续优化
1过去成效怎么样?
各领域处处有“短腿”,“同手同脚跑不快”
12.76亿元——这是2019年阿坝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全州经济总量超过阿坝县的县(市)有11个。陈宝华感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在阿坝县尤其突出,这种不协调体现在城乡、产业等多个领域,处处有“短腿”,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不协调发展有啥坏处?陈宝华用跑步来打比方——“同手同脚跑不快”。协调性是保证速度的关键,一旦协调性不够,力量再大也跑不快。
“不仅跑不快,也强不了。”陈宝华说,阿坝县这样的“短腿”要加快协调发展,首要是找准发展定位。“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支持阿坝县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商贸中心,要求阿坝县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健康发展、文化和谐包容、人民幸福美满的绿色发展之路,为阿坝县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发展内涵怎么看?
协调“县和县、虚和实”的关系
对阿坝县而言,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商贸中心的发展内涵是什么?陈宝华说,要重点处理好“县和县、虚和实”两对关系。“县和县”就是协调推进“草地四县”乃至川甘青结合部各州、县的发展;“虚和实”就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仅“草地四县”来看,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阿坝县居于末位。陈宝华表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协调发展的内涵,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陈宝华坦言,当前,阿坝县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为此,要切实强化短板意识,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文明和县“五大战略”,奋力开创“一纲统领、两章共谱,三地协同、四区联动,五业并进、六大振兴”区域发展新局面和“东进西出、全域通联”区域开放新态势。
3未来具体怎么干?
制度安排、规划引领“两手抓”
“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制度安排一盘棋中谋篇布局。”陈宝华表示,各个经济区之间发展基础不一,经济发展的落差逐渐增大,要结合本地实际,不能盲目“嫁接”某种模式或经验。他建议,要加快促进毗邻地区协同协作,积极搭建全域开放平台,大力推进县域整体联动发展,主动适应“四向通道、全域拓展”,推动形成“东进西出”县域开放新态势,促进各类发展要素集聚共享、协同互动,实现各县互动融合、错位发展。
协调发展,政策资金要同步跟进。
陈宝华希望,借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性工作推进,用足国家支持政策,争取省级、州级财政倾斜,不断拓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充满生机、共同进步的发展空间,推动阿坝县从生态脆弱县向生态美丽县跨越、从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跨越、从深度贫困县向富裕小康县跨越、从基层基础薄弱县向党建先锋模范县跨越等“五大跨越”。
专访州人大代表,若尔盖县委副书记、县长余开勇
建设最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聚力绿色推进生态资源持续转化
1过去成效怎么样?
是资源,也是责任
若尔盖大草原是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中国第二大草原,著名的天然湿地花湖就在此处。
近年来,若尔盖县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加速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让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三架马车’并驱前行。”余开勇分享了绿色发展成果,2019年,若尔盖兑现森林、草原等生态保护补助资金4730.9万元,惠及农牧民群众10万人次,增加造林3.2万亩,实施禁牧458万亩、草畜平衡518.4万亩;建立“围栏封禁+”分类网格化和“沙变土、有机物、光伏治沙”新模式,治理各类沙化草原3446.9公顷、恢复湿地6400公顷。
鲜活的案例,让余开勇对绿色发展有更深体会。在他看来,绿色不仅是一种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更是一种责任。
2发展内涵怎么看?
咬定“生态”不放松
2019年,若尔盖加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养殖废弃物处理设备配套率100%,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0%;全覆盖设立河长制、湖长制公示牌,选聘河道管护员102名,清除河道垃圾118吨,疏浚河道126公里;投资450万元,划定饮用水源地18处,新建农村安全饮水点、冬季集中取水点49处;投资6887万元,完成巴西倒豆沟、黑河城关重点堤防主体等水利工程,修建河堤8.79公里……
“紧扣生态质量县考核目标,若尔盖整改销号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及信访案件232项,整改销号率达98.7%,已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等特点,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余开勇直呼“压力在肩”。
“绿色是一种责任。若尔盖县是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这块绿色能否守住,不仅关乎阿坝州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发展。”余开勇说,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建设最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已成为若尔盖县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优路径。
3未来具体怎么干?
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绿色发展怎么做?
做加法,生态产品供给量要增加;做减法,污染物排放要减少。余开勇透露,未来,若尔盖县将在“绿色集聚”上下功夫,瞄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让城乡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精心书写“生态高颜值”答卷,涵养生态文明新气象。
首先做加法,在厚植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方面也将有重大转变:将全力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努力实现森林管护149.5万亩、防沙治沙1.3万亩、新增修复湿地6.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2万亩;深入实施“减畜、种草、灭鼠、治沙、保水”五大行动,有效遏制草原“两化三害一滩”扩大趋势……
同步做减法,将严把环境准入、环境监测、执法监管“三关”,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增绿、清零”五大行动,持续保持PM2.5国家二级标准,努力确保饮用水100%达标,全面完成中央、省、州环保督察反馈剩余问题整改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一增一减”间,让若尔盖大地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专访州人大代表,红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嘉央罗萨
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聚力创新推进动能后劲持续增强
1过去成效怎么样?
实力变动力,协调发展需要打通“堵点”
新一轮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正在形成。
作为全州唯一的纯牧业县,2019年,红原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5.7%。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谋划“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明确支持红原县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为红原县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擘画了美好蓝图。
嘉央罗萨毫不讳言,作为全州唯一的纯牧业县,转型发展能力、成果、动力、投入“四大软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红原县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的进程。当转型发展实力没有转变为创新动力,中间“堵点”便成为了红原县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2发展内涵怎么看?
调整促优化,转型发展需要突破“拐点”
在嘉央罗萨看来,当前转型发展窘境折射出“红原跨越发展之急”。尽管产生困境的原因多,但转型发展基础不牢靠是重要原因。
没有转型发展,就没有市场和未来。嘉央罗萨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转型发展大势所趋,而阿坝州“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已上一个台阶,这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抓住这个重要时机,突破“拐点”乘势而上。
如何通过创新拓展发展空间,解决转型发展新的动力问题?嘉央罗萨的回答是: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结构优化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枢纽作用,不断拓展并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完善重点工作专班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动能,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红原县发展要素集成创新,实现动力切换、发展转型,加快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积极回应全县各族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精神需求。
3未来具体怎么干?
改革建机制,创新发展需要体现“靓点”
未来具体怎么干?嘉央罗萨抛出一组数据。
2020年,红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50000万元,达到150383万元,同比增长6.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043万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147万元,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69万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193万元,同比增长8.2%……
细看处,一二三产业是重要环节。可见,产业发展上台阶为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背后更多的意蕴是要推进与之相匹配相对应的政策机制改革,在创新红原县发展模式中展示全县发展的特色“靓点”。
嘉央罗萨表示,未来,红原县将持续深州委“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决策部署,围绕“三地两心一时代”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强效能等各项工作,始终致力“生态提优”“产业提效”“项目提质”“民生提档”“改革提速”“环境提标”“自身提能”,努力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繁荣稳定,为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贡献红原力量。
专访州人大代表,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
建设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聚力共享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过去成效怎么样?
还有一定数量的群众仍没有脱贫
“44个贫困村、2105户贫困户、10121名贫困群众,这几个数字,每天都在我脑子里打转。”张德发说,这是过去几年壤塘县的“贫困清单”,也是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奔康路上必须跨越的路障。
2019年,壤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2亿元、增长7%;圆满完成6个村320户1472人的年度减贫任务。尽管贫困发生率从26.6%降至0.46%,但目前尚有31户179人未达到脱贫标准,必将影响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张德发认为,这些“短板”社会关注度高,也影响群众的“幸福指数”,“若不好好解决,很难说做到了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2发展内涵怎么看?
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让群众共享发展“蛋糕”
“共享绝不意味着新的大锅饭。”张德发说,共享发展,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激发全民的创造力,使全员参与共建、各尽所能;同时,保障全民各项权利的落实,让全民共享发展“蛋糕”,满足大多数群众的民生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找准短板,着力解决极少数特困群众的绝对脱贫问题,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富。
“共享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张德发谈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共建共享的发展宗旨,构成了壤塘县民生改革的新主线。
面对发展问题、贫困问题和稳定问题相互交织的现状,张德发说:“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未来,将锁定全面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绿色发展新格局的制度设计,用好用活州委明确支持壤塘县建设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的部署安排,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3未来具体怎么干?
一件接着一件干,办成一大批民生实事
在壤塘,民生优先的实事一直在奋力推进。
张德发说,2020年,壤塘县将重点工作都已提上日程,将狠抓生态建设、狠抓教育强县、狠抓卫生健康、狠抓社会保障;加强基层治理,持续推进四大五访、三月群众工作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等专项活动,夯实筑牢社会稳定根基;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加强应急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政府、规范高效政府、人民满意政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壤塘正在规划未来——加快壤巴拉文化创业园、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区、“五个博物馆”建设,打造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坚持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需求性对接,打造藏族文化精品旅游区和文旅融合示范区,加强“引客入壤”,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特色旅游新名片。
一子落而全盘活。张德发表示,壤塘县将多想办法用好州委“制度红利”,想方设法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激情,快速做大“蛋糕”,在加快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进程中共享发展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今年以来,阿坝县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多举措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阿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阿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