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传统文化厚植民生沃土 阿坝县民族民俗文化助力社会发展纪实

阿坝日报 2018-11-06 09:15 大字

编者按: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阿坝县,有着川、甘、青三省交界地物资贸易集散中心的美誉。该县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阿坝县底蕴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无论是藏语、藏医等藏文化,还是唐卡、藏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阿坝县的瑰宝。

如何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将其融入民生、脱贫、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之中?阿坝县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如今,日益完善的藏语言教育、藏医医疗体系、文化产业链条,正成为推动阿坝县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1

藏文中学

民族教育撑起牧区学子成才梦

走进阿坝县南岸新区的阿坝县藏文中学校新校区,笔者看到,这里的建筑颇具现代特色又不失藏族传统文化元素。该校区占地近120亩,建筑面积48288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全覆盖,为高原牧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读书的时候,学校只有初中部,全校只有十几个班200余名学生。”现年33岁的然木尕曾在阿坝县藏文中学校就读,现在是该校的一名语文老师。

2009年,阿坝县全面实现普九教育目标,阿坝县藏文中学校成为学生们学习成长的摇篮。2012年,该校正式成立高中部,并在阿坝县南岸新区建设新校区,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

“现在我们学校有60个班,3000余名学生,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能够保证全校师生正常的教学和生活。”2008年被调至该校任教的然木尕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变迁。目前,学校共有教学辅助用房11681.54平方米,每生平均4.88平方米;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共34611.254平方米,每生平均14.47平方米;各功能室、实验室配备率和配齐率均为100%;学校共有图书61060册,每生平均25.53册。

据介绍,学生在阿坝县藏文中学校就读,学杂费全免,寄宿学生每月还可享受170元的寄宿制补助,初中生还可享受每月80元的营养餐补助。

硬件设施的变化和学生寄宿生活的改善为学生们成长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阿坝县藏文中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10月19日,笔者在该校的操场看到,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篮球比赛。“这是我们学校举办的篮球赛,从初赛到决赛,整个赛事将持续三周。”阿坝县藏文中学校副校长胡飞告诉笔者。

如今,该校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全校活动,包括朗诵、演讲、辩论赛、不同语言的课本剧表演和藏戏表演等。除此之外,该校每年还会在5月4日、12月9日等节日开展大型活动,学生们在享受丰富的课余活动的同时,还能传承藏民族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一年能输送200余名高中毕业生,今年本科硬上线22人,毕业后选择继续前往高等学府就读的学生比例90%以上。”胡飞说,阿坝县藏文中学校的教学模式为一类模式,除了汉语、英语两大语言学科外,其他学科都采用藏语授课,这些学科的教材也是藏语言文字,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藏汉双语人才。

心系学生,创新探索。随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不断升级,如今,阿坝县藏文中学校已成为学生享受知识甘露的天堂。

2

藏医院

卫生事业发展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藏医是阿坝县传统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多年来为群众繁衍生息、生产活动和民族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阿坝县藏医院成立于1986年,由于医疗技术匮乏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长期以来,该院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只是一间“大药房”。自2014年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培训体系的落地落实,阿坝县藏医院发生了质的改变。

“现在,我们医院的医疗水平好已经远近闻名,来我们医院就医的患者除了当地人,还有来自红原县、壤塘县以及甘肃、青海等地的群众。”阿坝县藏医院副院长达尔基告诉笔者,现在全院拥有藏医副高职称6人,藏医中级职称5人,藏医初级职称15人。

医务人员配置完善的同时,该院的硬件设施也配备齐全。现在,全院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开设了门诊部、住院部、护理部、急诊室、麻醉科、手术室以及放射、彩超、心电、药剂等医技科室。同时,还拥有外治科与药浴科两个州级特色重点专科以及藏医内科、藏医外科、藏医妇科三个藏医特色门诊。

笔者在采访时看到,不少患者在该院针灸、骨质增生等治疗室接受治疗。患者赵正权是宁夏人,已经在阿坝县生活了18年,他腰部长期疼痛,在阿坝县藏医院治疗后明显好转。“在这儿看病方便,报销也快,病也有好转,藏医真的好。”赵正权对藏医院医生的技术赞不绝口。

除了疾病治疗,阿坝县藏医院在制药方面也颇有建树。目前,该院独立研发调制藏成药28种,与阿坝州藏医院联合调制13种,生产丸、散、膏、胶囊等7种剂型的藏成药。

“我从小在阿坝县长大,已从事藏医工作7年,现在从事藏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阿坝县藏医院医生兰木尖如是说道。

2017年,为提升藏区医疗水平,改善藏区农牧民群众就医条件,发展藏区民族医疗事业,满足近几年藏医业务发展和农牧民群众需求,中央决定投资4000万元,对阿坝县藏医院业务用房进行提升改造。现已确定将该院整体搬迁至阿坝县南岸新区,规划用地30余亩,工程正在实施中,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届时,全新的阿坝县藏医院将继续秉承传统藏医文化,充分发挥藏医民族特色,力争走出一条“藏医为主,藏西医结合”的发展之路,为阿坝县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3

非遗产品展销中心

文化传承发展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旅互动融合,按照阿坝县委县政府“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文化扶贫工作总体思路,2017年底,该县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40万元,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中心。

目前,该展销中心设有9个展厅,已有唐卡绘画、金属制品、藏族服饰、藏香、木雕等9家阿坝本地传习基地和文化企业入驻,进行文化产品的展示和展销。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门店,生意还不错。”走进安斗藏香展厅,23岁的德金正在招呼前来购买藏香的顾客。德金告诉笔者,她大学学的是藏语言文学专业,但对传统技艺热爱有加,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藏香制作。

同在展销的古拉唐卡与甲勒桑民族服饰,分别是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与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的展品,数十名学徒正在绘画唐卡和缝制衣服。

“我学习唐卡已经4年了,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今年可以毕业了,但我打算留下来继续钻研。”现年22岁的索朗泽旦从18岁开始学习唐卡,他告诉笔者,他的老师特果自2013年创立传习基地以来,已经培养了70余名学徒,其中大部分是残疾人和贫困户。

笔者了解到,该传习基地每年招收学徒都有名额限制,但对于想来学习技艺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开了“绿色通道”。索朗泽旦的同学索朗昂学是一名聋哑人,起初性格特别内向,经过4年的学习,索朗昂学经常用手语跟老师同学交流,与学员们打趣嬉闹。

索朗昂学性格的变化源于掌握了一门求生的技艺。“我们在这里学习是免费的,老师还给我们租了房子,这几年不少残疾人和贫困户因为这门技艺改变了命运。”索朗泽旦如是说道。

与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相同,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所招收的大多也是家庭困难的学员。30余名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5岁,除了阿坝县本地的学员外,还有来自甘肃、青海等地的学员。

“在这里学习不仅免费,还有生活补助。”现年20岁的昂金措告诉笔者,规定的学期一般是三年至五年,她很快就可以毕业了,但她想留下来学习更多的裁缝技艺,为将来谋生打基础。

阿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中心的搭建,不仅进一步畅通了该县非遗作品转化为文化商品的渠道,形成了“以展促传习、以展促精品、以展促规模、以展促销售”的文化产业良性发展链条,同时对文化扶贫、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近年来,阿坝县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断创新,以文化拉动民生发展,以发展带动文化传承,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特色发展之路。

·阿坝县宣邹阳·

新闻推荐

阿坝县举办农村公益 数字电影放映培训

本报讯(舒琼漫)为进一步提升阿坝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农村公益电影工作职能,日前,阿坝县文体广...

阿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阿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