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娃娃书记”楠木灯放下孩子不管比什么都难

华西都市报 2017-12-31 06:01 大字

放下孩子不管比什么都难 楠木灯查看学生住宿情况。

人物故事

年近七旬的楠木灯是阿坝县关工委副主任。2006年8月,楠木灯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本该在城里尽享天伦之乐的他却留在了艰苦的高原地区,甘当孩子的陪读员。正是因为他为爱坚持,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由27人增加到了700余人。虽然年过六旬,他至今仍留在学校当着“名誉校长”,管理、照顾学生。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对于坚守的理由,他这么说:“我爱这些娃娃,我离开他们受不了,他们不能不上学。”

“娃娃书记”让全乡700余名儿童都上了学

“为了学生,退休后伴读四年。”这是时任阿坝县麦昆乡党委书记的楠木灯即将退休时对全体乡亲的承诺。时间一天天过去,麦昆乡中心校的校园里至今还活跃着他的身影,老百姓尊称他“娃娃书记”。

楠木灯2001年上任麦昆乡党委书记时,来到离县城不足6公里的中心校调研,欢迎他的只有27个学生和10多位老师。看到这一切,他心痛了,“教育”成为他上任后首抓的头等大事。

为动员学生入学,他深入农牧民家中宣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向家长们郑重承诺,学生到校后能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为让学生生活得到照顾,他住在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坚持每天6点钟起床,带学生跑早操,陪学生上早自习。在任期间,他坚持每天早晚陪学生出操、伴读、接送学生,白天照常到乡机关办公,直到学校放假或学期结束他才利用周末回家料理家务、带带孙子、睡个安稳觉。

每逢采挖虫草贝母的季节,学生季节性流失便令人头痛。一次,一个残疾学生的家长来学校请假,楠木灯苦口婆心地劝家长让残疾儿子读书:“读书才是他的出路,读书才是他的未来。”情到深处,禁不住流泪。家长深受感动:“真没有遇到过比我们还爱我孩子的人,我得听老书记的,把孩子留在学校。”

经过楠木灯的不懈努力,全乡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一级学府。学校在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又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目前麦昆乡中心校的学生已从当年的27人增加到700余人。

父亲一心扑在学校 儿子“埋怨”他“不听话”

楠木灯的二儿子尔戈曾对记者说起父亲:“他说要坚持伴读到70岁。”

在尔戈记忆中,楠木灯一心扑在学校,是个“不听话”的父亲。“2008年,因为冬天夜里经常起床照顾学生,他大病了一场,我就劝他不要再待在学校了,可他就是不听。”尔戈说,麦昆乡中心校是父亲的心血,要他放下学生不管,比什么都难。“放暑假两个月,他待在家里都不习惯,总说心里空落落的。”

“他对学校的孩子好过对自己的子女”,面对家人常有的抱怨,楠木灯总是愧疚一笑,“一开始有些家庭不愿让孩子去读书,因为孩子走了家里就少了个劳动力。”尔戈说,但随着孩子入学后成绩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上也受到很好的照顾,很多家长的意识开始转变,“他们现在对我爸和我们都很尊重。”

踏踏实实做点事“是对党和人民知恩图报”

“楠木灯对学生就如同对自己亲生子女一样。”说起他关心孩子的事,知情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为了感谢这个“爱娃娃”的“娃娃书记”,村里老百姓想给楠木灯一些补助,没想到他却生气了:“要给钱?那我以后就什么都不管了。”

楠木灯与学生的故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很多毕业到外面求学的学生,离开了家乡却从来不会忘记逢年过节给楠木灯打个问候电话,说说在外生活、学习的情况。这个时候,楠木灯的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正如他时常跟年轻干部说的:“要珍惜啊,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你们这么年轻,应该有所作为!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这么多,我们应该为党和人民踏踏实实地工作,要知恩图报,自己所做的一切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颗感恩的心,让他甘愿奉献一生。

新闻推荐

“我为人民代好言”

两会前夕,班果(左一)在街头向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舒琼漫【名片】州人大代表、阿坝县阿坝镇三村财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班果【履职印记】班果作为一名州人大代表,去年在大会期间和其他代表提出重新恢复...

阿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阿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