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YouTube”的男人 和他背后残酷的韩国综艺江湖

澎湃新闻 2019-12-16 12:35 大字

原创: 希望老罗戒赌的 理想国imaginist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向往的生活><中餐厅><花儿与少年>,这些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综艺节目,其实是韩国综艺节目<三时三餐><尹餐厅><花样系列>的仿作。这些与歌舞类竞技节目、偶像生存赛、访谈和脱口秀节目完全不一样的综艺节目,出自韩国国民制作人罗英锡之手。

2019年,他因为<新西游记>和衍生段视频节目<去冰岛的三时三餐>,以及在YouTube开设频道与网友打赌是否能达成100万订阅量,屡次登上热搜,又因为多次直播呼吁大家“如果爱,请取关”,被称为“玩弄YouTube”的男人。

他还曾经做过一档类似“<圆桌派>与<晓说>”混合体的节目,叫<懂而无用的杂学知识>。

<去冰岛的三时三餐>节目组曾调侃过罗PD(导演)所著的旅游书。其实比起像冰岛游记,这本书更像是罗PD本人的回忆录。

“糊了”

中文版《反正竞赛还很长》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子的——

遥想当年,国民综艺<两天一夜>的诞生让罗英锡成为了明星PD。结束节目后即便罗PD拥有了两周的休假时间,但每天仍疲于应对各种媒体的终映采访。于是抓狂的他以“看到极光”为目的,独自逃离首尔到冰岛旅行。

从冰岛回来的半年里,抱着“接受与认同回忆累积中不堪的自己,才能再未来的路上继续前进”的心态,罗英锡开始撰写这本有回忆录性质的书本。每当罗PD因为检视自己过往而头痛欲裂时他就会穿插写回冰岛游记。所以就有了这本看起来略为分裂的自传+游记。

罗PD给自己书的定位是“这本书里没有任何感动与教诲,如果有期待这些请你放下这本书”。但看完全书的螺蛳粉本人来告诉你在这里面可以看到什么——

从学渣到明星PD的养成记、国民综艺<两天一夜>的幕后花絮、从姜虎东到<请回答>作家,罗PD身边人的故事、残酷的韩国综艺制作背景、没有参考价值的错漏百出的罗英锡冰岛游……

非科班(行政学专业)出身、因为成绩太差(绩点2.7)在制作人考试简历环节就屡遭淘汰;好不容易入职却实习期遇上了严重的放送事故差点要回乡下种田;节目成绩太差险被砍......明星PD养成的背后却冷暖自知。

罗pd的大学时代

20岁的时候,我几乎每天喝酒。那时是大学一年级,是我不管做什么都不满意的时期。是个明明辛辛苦苦才进入大学,却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来这里的时期;是个再多跨出一步,会觉得未来像一片雾一样模糊不清,该要认真打拼,但却又觉得人生苦短,应该及时行乐的时期。什么也做不了的我,就只是在下宿的房间或酒馆里拼死喝酒。那是十八年前,1994年的事了。

考进延世大学行政学系的我,因为拿到很好的分数,可以进大企业工作,也可以考公职当公务员。但某天,偶然进入戏剧社之后,我决定要把这个有趣的工作当成一辈子的志业。所以我开始不管学业(最后成绩大概是2.51),考试也早就放弃了。不知不觉中升上四年级,无论我是要念书还是准备考试都为时已晚。我只剩下戏剧,于是只能把一切赌在这上面。

演戏需要天赋才能或天生美貌,若这两者兼具更好。不过,幸好我的父母亲这两样都没给我,由于父母的“恩情”,我不需要太烦恼,可以就此果断决定放弃演戏。而导戏则需要有领导风范,或是得具备能综观大局的视野,这方面我也不太在行。所以,写剧本对我而言是最适合的。

我总觉得写剧本,是进大学以后我最有自信的事情,想借着这次比赛进入专业的职场,结果却落榜。那我至今为止,都是自嗨一场吗?还是我是井底之蛙?其实我只能当个业余的?类似这种自责感一涌现。是我写作的功力还不够吗?

那我到底能干吗呢?我已经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了。经过这件事之后,我才感到是真的被逼到穷途末路了。那我到底能干吗?我想,就去考制作人看看吧。之前因为我不太喜欢“考试”,所以才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去考。如果最后我连考制作人都落榜,我就打算去补习班上班了(当时我在补习班打工,工作比想象中有趣,收入也不错)。

第一次职场失误

这真是个大灾难啊,这是最严重的节目事故。我的耳机里传来部长咒骂着一堆我不忍心说给朋友听的、各种无法一说明的字眼:“喂!这真是……叽哩呱啦叽哩呱啦,把你们都……叽哩呱啦叽哩呱啦。”

然后我在舞台后面,静静低着头。我想这一切都结束了,我闯大祸了……当时我入台还不到一年,只是个实习生,而根据公司规定,我必须实习一年通过审核后才能被正式雇用。也就是说,今天的失误很可能会让我必须离开公司。

我想我应该要当面跟他道歉才是。一位前辈打电话给他,然后跟我们转告部长的话,部长说他今天不想见任何人,他只说了这句话就挂了电话。

不如干脆就这样回老家吧,清州就在隔壁而已,搭个巴士就能到家。我突然想起妈妈的脸,如果妈妈问我为什么回来那该怎么办?

“妈,其实我被炒鱿鱼了,我们还是来种田吧?”

“其实……昨天电影青龙奖主持人在画面上没出现都是因为我。”

正当我独自一人想着各种悲剧主角的遭遇时,手机突然传来一封简讯。是部长传来的。看完简讯那一瞬间我哽咽不已。那是一封至今我依然难以忘怀,又短又简洁的讯息。“我原谅你啦,回首尔吧。”

在工作上,喜欢还是讨厌都不是需要考量的重点,完成任务才是最终目的,个人对任务的好恶并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简单来说,我们拿人薪水,就要有与薪水相应的产值。什么我梦想的事物、吸引我的事物,或是只是出于兴趣做的事情,这些都要暂时收到抽屉里。我暗自下定决心,首先我得当个称职的制作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至少要能对得起这份薪水。至于梦想还是理想之类的东西,之后再去想吧。

好的节目是什么

所谓“好的节目”是什么呢?

好的节目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呢?虽然我不知道哪个才对,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就是好的节目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被创造出来:第一是创新,其次要有趣,最后更要有意义。

但问题是,这三个元素,所占的比重不完全一样。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最优先的元素就是“必须是创新的”。至少要有一个小地方是新的,观众才会开始感兴趣。

刚进电视台的时候,我都会在自己常去的漫画店监看节目。在翻书声此起彼落的漫画店里,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我会一边偷看老板的反应(看店的大叔通常都是看新闻),一边偷偷把电视转到当时我担任助导的《出发梦之队》,然后观察大家的反应。那些把头埋在漫画里的人,到底会在哪个时间点不自觉地抬起头来呆看着电视呢?我很好奇。

我发现大家通常会在笑声变大的时候,抬头看电视,他们的眼神大概会透露着“想看看是什么东西这么有趣”的讯息,然后再把头低下去。而神奇的是,如果当中有什么新尝试时,大家都会在那个时间点把头抬起来。

观众们都是专家,只要花十秒,就能判断这东西有不有趣。就是十秒,观众只会花这点时间抬头看。如果有趣的话,就再看十秒,如果无趣的话,就回去看漫画。神奇的是,在那有新尝试的十秒之间,漫画店里大多数的人,都会抬头看电视。

也就是说,其实一个人随时都准备投资十秒,去看一个新的尝试。换句话说,如果东西没有创新之处,观众就会永远把注意力放在漫画上,连头也不抬了。我们费尽心思创造有趣的画面,他们却只是走马看花而已。

综艺节目的压力

电视与戏剧的制作密度本身就不同,而为了完成这种高难度作业,当然需要高度分工、专精的组织与部门。道具组只负责道具、造型师只负责衣服、灯光师只负责灯光、演员就只负责演戏。

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发挥最大功效,把自己的事做好,所有的东西都是咻咻咻地在两小时内完成,接着大家就各自继续跑下个行程。到了下个礼拜再次录影时,无法发挥应有效率的人就会消失。

事实上是如果需要更多劳动力,公司就应该投入更多资金、雇用更多的人员才对,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我们以有限的人力维持节目品质,最后只能想出一些不怎么样的内容,并不断压榨后辈。

我们星期一、二开会开到深夜,星期三开始熬夜剪辑,一直到星期五早上把带子交出去,然后再立刻出发去录影,等到星期六回来时,再像个乞丐似的回家。曾有位整天坐在剪辑室的后辈,因为这样的工作得一辈子受椎间盘问题所苦,还有其他后辈因为过劳而昏倒送医。

虽然托他们的福,我成为全国最知名的制作人,公司也有了收视率第一的节目,但没有人会注意到在幕后倒下的人。脚踩着劳动者的血汗,创立庞大企业这种70年代的成功神话,至今仍在21世纪的电视台上演。

其实我能理解这些,因为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庞大的组织总有其运作的理由和原理。即便如此,我依然会感到悲伤,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是不是如果有一天我不会再感到痛苦的时候,那就代表我已经“懂事”了?

当能力被换算成钱

大概从那时起,突然开始有了综合频道,有线电视也愈来愈壮大,四处掀起挖角战。有很多不认识的号码打给我,用小心翼翼的声音自我介绍说:“我是谁谁谁……”我曾跟打电话来的其中几个人,在阴暗的茶馆地下室见面。他们打开皮夹,拿出估价单,上面写了上班族想都想不到的金额。我的名字可是待价而沽呢!

那时我才第一次明白,我的能力不仅可以换算成钱,还是非常大的一笔钱。这是我活到现在,从来没想过的数字!钱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能力受到认可,让我更开心。

所有的钱都有代价。而这次的代价非常明确,就是他们要我辞去《两天一夜》。他们想要的是《两天一夜》优秀工作人员中“最优秀的我”,很明显我的身价有50%以上是来自《两天一夜》。

《两天一夜》不是属于某个人的节目,更不是我自己一手打造的,那是由艺人和工作人员的血汗所汇集而成的节目。节目整体就像一个完整的圆,若缺了一角就不完整了。虽然别人不清楚,但我有义务带领这个节目走向终点,就算大家都下了这列火车,我还是要守在车长室直到最后。

就算不管制作人的义务,一想到无法继续做这个节目,我就觉得很茫然;我完全无法想象要离开这些艺人、工作人员、录影现场,自己孤身一人的样子。

唉,这么大一笔钱又飞了。

因为许多复杂的原因,《两天一夜》第一季即将结束,我们则默默地努力到最后。

但这份爱好像很痛,痛到让我的身心都备感疲惫。这个节目结束之后,我要做什么呢?再做另一个节目,然后继续培养野心,压榨别人、压榨我自己,一想到这里我就反胃。最终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下定决心要离开公司。我不要再过压榨别人、压榨自己的生活。

好,离开吧!毫不留恋地走吧!

综艺人中的顶尖高手

就像持续阴天的天气预报一样,五年前,我们的前途也是一片黯淡。在收视率探底、《两天一夜》还没策划出来的那段期间,我实在没脸见参与节目演出的艺人,也很害怕去录影。

即便状况如此糟,虎东哥却依然坚毅,当时的他真令人感到神奇。后来我曾问过他,当时是怎么撑过来的,连制作团队都闷到失眠,而他到底是怎么撑过来的?我问他,怎么知道最后会成功呢?但虎东哥的回答可真是妙:“选手只要认真比赛就好,剩下的教练自己会看着办不是吗?”

听他这样说我真佩服,果然是前职业运动选手会说的话。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同意,虎东哥是这个团队的队长,而他身为领导者,却总是将制作团队放在比自己更高的地位,给了我们很多权威,因此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的权威。托他的福,录影相当顺利,因为几乎没有人会对制作团队的意见多加置喙。

有时候节目中只播出五分钟的片段,他却可以拍摄超过一小时。有时我们会担心而阻止他说:“只是拍个开场,干吗那么认真?”

此时他就会回答:“导演,开头是最重要的。”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所谓“先画一条线”,代表我们今天的录影“至少要有这种程度”的热情和能量。虎东哥是事先画好一条“隐形标准线”,确保有趣的程度要达到这个水准。

虎东哥并不是聪明的人,但他会将在经验中学到的规则累积起来,进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只知道并相信“开场是最重要的”,然后再竭尽全力做到。如果你看到他努力的样子,就会开始慢慢了解,为什么他能在这场角力中存活下来,成为这个圈子里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

虎东哥在战斗中,其实并没什么独门秘笈,他有的只是每天练习、自己领悟主持节目所需的要领,并将这些内化成自己的技术,这其实很困难。

搞笑艺人的成长

虎东哥不是特别偏袒谁才一直给对方机会,而是因为那个人有抓住机会的本领。如果你也觊觎这个机会,你就要有能接下虎东哥传球的熟练本领才行。只要有这种本领,他随时都会传球给你。这或许看起来很薄情,但因为虎东哥彻底维持这些机会的“公平性”,这种训练方式便会产生效果。

《两天一夜》里最晚开窍的人是李秀根。他是我们的元老成员,但《两天一夜》开始之后半年,他都还不太活跃。但奇怪的是,虎东哥一开始就很爱护秀根,说他很有发展潜力,而当初推荐他加入的人也是虎东哥。录影开始之前、结束之后,虎东哥最常和秀根聊天,也最常和他单独见面。

不过,只要一开始录影,状况就不一样了,虎东哥会非常薄情,他丝毫不给秀根任何机会。虎东哥虽然很爱护他,但从不偏袒,很有耐性地等秀根累积足够的本领。大约过了半年,秀根逐渐可以看气氛做些“睡前搞笑”,直到那时,虎东哥才开始传球给秀根。

而李秀根也很快成为各大综艺节目中最好笑的搞笑艺人之一。虎东哥给秀根的表现机会,也适用于其他人,不知不觉间,节目的气氛已经和刚开始时大不相同,成员们全都蜕变成活跃的投手。

如今,无论虎东哥传球给谁,大家都可以成功投篮。

“请回答”电视剧系列

现在轮到李有静编剧开始讲了。她开始热切地聊起正在准备的连续剧内容,“这个啊,是“疯狂追星族”的爱情故事,主角是H.O.T.的粉丝俱乐部。以前念书时不都有经历过吗?一般人在初恋、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痛苦等诸如此类的……你说这会红吗?”

不知道,老实说我感觉好像不会红。

我用非常认真的语调,给了她下面这样的建议:“你也是这圈子知名的综艺编剧,何必做这么危险的选择?突然跨到其他领域去,弄不好会怎样你知道吗?人要守本分,失败的话,源浩跟你都会完蛋,等于是在华丽的履历上留下污点。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会长大?

“我是第一次写连续剧,出乎意料地有趣,如果搞砸就搞砸吧。”

“工作不是由脑袋命令你去做的,而是由心指引你去进行的;工作不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是为了追寻心动的感觉。”

这么简单的真理,为什么我会忘记?跟她那超酷的回答相比,我的建议又是多么卑劣?

无论如何我都是《两天一夜》的制作人,是知名人士,是获得成功的人,这些形容词的重量绊住了我。人们将会如何看我呢?下一次的作品如果失败该怎么办?这些烦恼塞满我的脑袋,而我难道不是只想利用开酒馆、开民宿这些借口来逃离这一切?

我是在内心开始兴奋激动之前,就已经先在脑中评估成败了。

一想到这里,我便双颊发烫,感到丢脸,但我心里却很舒畅。我终于了解至今不断困扰我的事情究竟为何,也明白我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对自己喜欢的事产生的盲目之爱,或是从大学演戏开始、直到结束《两天一夜》那天为止的那份心动感,我为何会遗忘?

比起成功或是失败,我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从中感到快乐。这就是当时的心境,我希望能够重新体验一次。

本文来源:微博@补课老师今正疯

罗PD的书加印啦!

《反正竞赛还很长》

罗英石 著

正当事业巅峰之际,罗英石把自己送到最遥远的地方:冰岛,展开了一趟事前毫无计划的极光探寻之旅。

本书中,身为金牌制作人的罗PD全面回顾了韩国国民综艺《两天一夜》台前幕后的甘苦成长;也回忆了自己进入电视台,从大学到职场,转换身份角色的历程。此外,这也是一份冰岛极地风光旅游行纪。

所谓旅行的意义,可能就是离开原地;但借由旅行中视野的切换,或许可以重新看见蒙尘已久的初心,找回生命的热情及工作的能量。罗PD说了:若要下什么决定,旅行后再做也不迟,反正竞赛还很长!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请回答2005:《越狱》 现象级美剧启蒙

经版权方蜻蜓FM授权发布,音频及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既然要说2005年,我们就先说一下2005年的大事记!A380出厂试飞,神舟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