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带您穿行两千年井盐文明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李洋 鲍安华 文/图)自贡市龙凤山下,釜溪河畔,一座陕籍盐商集资修建的同乡会馆见证了盐都自贡千年的井盐文明,旧时它叫西秦会馆,现在它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5月21日下午,2021知名作家走进“中国灯城”文化采风活动来到这里,作家们在欣赏这组雄奇古建筑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两千年井盐文明的深厚魅力。
“这座博物馆原来是清乾隆元年(1736)到自流井地区经营盐业的陕西籍商人合资修建的,占地约3000平方米,历时十六载竣工。因会馆主供关羽神位,亦名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是会馆与神庙相结合的建筑群……”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作家们步入了“顿钻凿井时期”展区,这里成列的展品都是盐业发展历史中人类的智慧结晶。
“这是一幅挑卤水的竹篓子,人们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通过特殊的加工,在竹篓子内部涂上一层桐油,不但不漏水,还耐腐蚀。”“这只黄羊木做的翘扁担,当两边挂上装满卤水的竹篓子后,就自然被压平了,盐工挑起来走路时,就会上下颤悠,起到缓冲省力的作用。”听着讲解员生动的描绘,作家们入神地驻足观赏,不时热烈讨论。
“如果说在燊海井是看到了盐业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点,那盐业历史博物馆为我们展示的就是自贡盐业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令人震撼。”给作家李倩倩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随着盐业发展,自贡人民不断在生产过程中完善制盐技术,管理模式也日趋科学,比如说对盐工的激励制度,其中诞生了中国第一张股票《同盛井约》,这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凿井契约。
让她大开眼界的不止如此。“真的让人很惊讶,一个深不见底的盐井,能够诞生出许多奇思妙想的修复工具:运用偏肩互动工具打捞掉落深井的长形物体,用纠正井斜技术来修治打歪的盐井……劳动人民的智慧令人叹服。”李倩倩说,在这个神奇的博物馆内,她了解了井盐钻井、汲取、修治等方面的原理,聆听了井盐工具背后的故事,感受了精湛的古代井盐生产技艺,领略到了中国井盐工业文明的独特魅力。
井盐的味道,留在四川人的嘴里,构成了川菜的味觉基础;井盐的文化,留在盐业历史博物馆展厅里,形成了漫长岁月里的永久定格。对此,作家李银昭十分感慨。他表示,到自贡很多次了,每一次都能有很多新的感受,品到新的味道,让他感触颇深的正是自贡的盐业历史和恐龙文化,以及伴随自贡的这条延绵的釜溪河。为此,他现场吟诗两句:“水流自贡添盐味,龙过釜溪化彩灯!”
恋恋不舍地离开自贡市盐业博物馆时,很多作家表示,还会带着家人朋友再来探访。如今,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已被颁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次被全国文物系统、省文博系统评为“先进集体”,2016年被授予“四川省服务标准化单位”。2017年被正式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座设计精巧,结构繁复,融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和个性的博物馆,已被誉为瑰宝。
作家们参观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新闻推荐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东勇艾滋病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巨大的疾病,早年间艾滋病致死率居高不下,导致大众一度...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