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李家河村:大棚春意浓 托起致富梦

榆林日报 2021-04-02 08:1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 韦江江 高鑫佩) 伴着春日暖阳,走进吴堡县辛家沟镇李家河村的蔬菜大棚示范园,21座大棚依次排列,棚内果蔬绿意盎然,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

一座大棚内,负责管理的村民霍春莲正忙着采摘辣椒。看着一畦畦绿油油的辣椒,她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笑着说:“现在正是产量高峰期,80多米长的大棚每天能产辣椒200多斤。真没想到荒山上还能种出这么好的蔬菜,有了示范园,我们不出村就有活干,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此前,李家河村是当地出了名的“后进村”,没有集体产业,多数村民“靠天吃饭”。2020年起,该村依托产业扶贫政策,和附近4个行政村联村共建了21座(总长1900多米)蔬菜大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通过资产入股、入园就业、订单收购等形式把农户嵌入产业链,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蔬菜大棚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我和丈夫承包了3座黄瓜大棚,一年下来能收入9万多元。不仅有了固定收入,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到了增收致富的技术。”李家河村村民孔利云说。

据了解,孔利云和丈夫此前一直以养鸡为业,一年到头收入算不上高,还面临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她也曾想过放弃,但就近就业没有渠道,外出务工又放不下老人和孩子,无奈坚持了下来。听说村里建起的蔬菜大棚用人,她和丈夫第一时间报了名。“就干些种植、管理、采摘的活,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工作不累还能照顾家里,觉得挺好。”孔利云说。

“我们总共种了10棚辣椒、7棚黄瓜、4棚樱桃,聘请当地16名村民进行管护,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管护的大棚产量超出预期,我们还会把超出部分收益的40%分给村民,鼓励他们在这里用心工作。”蔬菜大棚技术员曹元宏说。

除了大棚蔬菜产业带动,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良机。63岁的李家河村村民李春生,与来自周边村庄的10多名村民一同修建了通往蔬菜大棚的主干道,每人每天能赚150多元。李春生还买了辆三轮车专门拉砖,截至目前累计收入5万余元。

“去年以来,蔬菜大棚示范园已为李家河村集体带来了8万元纯收入,并带动村民务工增收60多万元。既能就近就业,又能学到技术,我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李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飞说。

新闻推荐

吴堡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最美沿黄公路”生态景观着力打造沿黄生态治理“样板”

本报讯(记者闫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吴堡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

吴堡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