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谢子长
陕西日报记者 张权伟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在革命的峥嵘岁月,他与刘志丹、习仲勋领导根据地军民相继开辟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1897年,谢子长出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一个小康的农家。1919年起,他先后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学和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读书,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教育救国的路走不通。1923年6月,从太原学兵团刚刚毕业的他,结识了中共陕西党组织创始人魏野畴等“共进社”成员,从此,他的心中植下了革命的火种。
1924年春,谢子长回到家乡创办安定县民团,任“团总”。他带领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禁止军队任意拉差。1925年冬,他联络李象九、史唯然等奔赴北平和天津,受教于共产党人李大钊、刘伯庄等人。不久,经白超然和白志诚介绍,谢子长在北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谢子长率部进驻安定县城,协助建立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主持制定了《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组织大纲》《农民协会案》等8个决议案和《安定县农民协会章程》,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在全县成立了1个县级、14个区级、100多个村级的农民协会,9个党支部。农民运动在安定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陕北的革命火种得以播撒。同年10月12日,他又组织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8年5月,谢子长参与领导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失败后,谢子长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回陕北做军事工作,并担任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随后,在广袤的西北地区,他与刘志丹、习仲勋领导根据地军民相继开辟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发动兵变、起义70多次。其间,他安排习仲勋在开展农民运动的基础上,开创照金革命根据地,建立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七支队,为西北革命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艰苦卓绝、危险重重的革命斗争中,谢子长带领全家17人参加了革命,其中有9人先后壮烈牺牲。
1934年,由于受到敌人的血腥镇压,当时的陕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处在十分困难的时期。据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李田介绍:“面对险恶的环境和凶残的敌人,谢子长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说革命是要花本钱花代价的,敌人想要多杀害我家几个人,逼迫我不革命,根本办不到,敌人的暴行只能促使我革命到底。”
1934年,谢子长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先后取得了安定景武塌、清涧县张家圪台、清涧河口镇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谢子长不幸胸部中弹,但他依然带伤指挥部队作战。由于伤势过重,战斗结束后,谢子长再也无法坚持工作,暂时离队。
1935年正月的一天,刘志丹来到灯盏湾看望谢子长。两人就当前形势、两地区和两军统一领导等问题交谈很久,谈得十分融洽。同年2月21日,由于病情恶化,谢子长不幸逝世,年仅38岁。毛泽东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同年,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1日,清涧县科协邀请专家为乐堂堡、慕家河村、李家沟村总计130余名果农举办苹果实用技术培训。为果农“送技术”...
清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