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家将的崛起与府州城
折武彦 魏二保
府州折氏家族,历经唐末、五代、北宋、南宋初,前后十一代,名将辈出,历三百年之久。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各朝代均有杰出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笔者仅就府州折家将的崛起与府州城,做一些梳理与探讨。
唐末乱世中崭露头角
府州折家将在唐末乱世中崛起。唐朝末年,朝廷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地方藩镇割据。由此引发王室衰微,朝廷对边境游牧民族频频入侵也束手无策。从代宗永泰年间(765年)至武宗会昌年间(841年),西北回纥多次深入唐境掠抢。《旧唐书》卷一五二中《李景略传》云:“大历十三年(778年),回纥侵太原,破鲍防军、北归,颇为边患。”《太平寰宇记》卷三八绥州绥德县条云:“今属为绥德镇,见差蕃人为镇将,管蕃内户。”“自唐末,蕃寇侵扰,所管五县并废。或陷在蕃界,亦无乡里,其民皆蕃族,州差军将征科。”据此分析看,振武军沿河五镇也是类似绥德镇的情况而设立。振武沿河五镇唐末属胜州所领,五镇有府谷镇、唐龙镇、紫河镇、胜州州治和和林格尔,也可能是五镇其中二镇。《太平寰宇记》卷三八条云:“土人折大山,折嗣伦代为镇将。”折大山是折宗本别号,折氏宗本、嗣伦就是在“蕃寇侵扰”的历史背景下被任用为镇将的。唐末西北地区,因蕃族居住为主,镇将也多用蕃人。时麟府地区因党项人多,党项出身的折氏被起用。
富饶的百花坞和对李家的大忠,给折氏带来迅速发展的机遇。《宋会要辑稿》第一九五方域二一府州条云:“折氏世为云中大族。唐有折宗本者,补振武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宗本子嗣伦麟州刺史。”这里所说的云中是指胜州所辖地府谷。民国《府谷县志》卷一地理志,历代名人第宅载:“唐,折家祖第,原名百花坞,即今之花石峁东西村。折刺史嗣伦第原名百花坞,即今之花石峁东西村。”乾隆《府谷县志》卷之二山川载:“又十里李家洼山,山有唐末折刺史墓。又隔坡,坡南三里徐家峁,有折家祖墓,相传为东堬头坟,刺史墓前有古残碑一座。”据折家祖宅、折家祖坟等史料证实,府州折氏在唐中晚期已定居府州,唐末成为府州地方大族。折宗本任振武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时,正是李克用父亲李国昌任振武军节度使时,两人同一地方为官,又为上下级,折嗣伦碑中云:“公有大忠”,说明两家有深厚交情。折宗本崛起,为后来李克用起用其子折嗣伦打下了政治基础。
《折可适墓志铭》云:“有号太山公者,因其所居,人争附之。李克用为晋王,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帐下,凡力所不能制者,屡命统之。”太山公,折嗣伦别号。李克用是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封晋王。进封当年,就任折嗣伦麟州刺史。李克用因镇压黄巢等农民起义军有功封晋王,折嗣伦因依附李克用而任麟州刺史。折嗣伦任麟州刺史是很有作为的。史料显示,折嗣伦有抵御外族侵扰的将才,“公下车之日……褰惟抚问,爱如已育,遂乃布駈鸡之善,牧马之政,聆风向化。”“疆境之内,民无杂居,杜烽戎之虞”“稼穑有通政之咏,庶民无聚敛之怨。”是说折嗣伦任麟州刺史,下车伊始,访查疾苦,奖励耕牧,为政以宽,爱民如子,人争归附。时有赵宣子、郭伋之誉,得到了后人的称赞。
折嗣伦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如果按正常生育年龄推算,折宗本比折嗣伦应大二十多岁。折宗本是唐懿宗年间约(870年)任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在任都知兵马使前,曾任过府谷镇将。如果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约估)折宗本任镇将算起,到天佑七年(910年)府谷建县,其间,宗本、嗣伦、从阮祖孙三代人分别担任过府谷镇将,就是说,府谷建州前,折氏已统治府谷五十多年了。
五代初从阮大放异彩
折从阮,折氏第三代杰出代表。
《太平寰宇记》卷二八府州条云:“后唐庄宗天佑七年,有河朔之地,将兴王业。”“以代北诸郡屡为边患,于是升镇为府谷县,(中略)诏:以府谷县建府州,以扼蕃界,仍授(折)从阮为府州刺史。”为了对付杂居代北之地的契丹和其他蕃部,晋王李存勗升府谷镇为府谷县。次年,再度升府谷县为府州。因府州折氏通晓诸小蕃内情,后唐庄宗李存勗起用折从阮为河东牙将,领府州副使,后任府州刺史。
同光四年(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长兴初年(930年),折从阮入朝,明宗以从阮洞习边事,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府州刺史。此时,后唐中央政权巩固,府州折从阮也在稳定的局势中奠定了折氏世袭府州知州的政治基础,尽管时局变换,折氏仍能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朝赖之。
府州城的始建与迁徙
府谷升县建州,州治仍设在镇治所在地——下城,即今府谷镇张家塔。建州初期,府谷镇既没有扩建,也没有迁徙,主要原因有:后唐庄宗倾力经营河北,没有精力也没有财力顾及其他地方;折从阮当时主要负责河东城防,府州副使是兼任;契丹还没有入代北、河西。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庄宗死于乱军之中,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经过李嗣源的治理,后唐逐步走向稳定繁荣。
长兴元年(930年),北方契丹的势力已深入河套南北,征服了党项诸族。西夏因盲目派军剿灭失败,成了后唐的仇敌。府州刺史折从阮,曾攻占契丹的胜州,并向后唐告捷,折氏与契丹变为仇敌。随着府州折氏地位向上、府州行政区域扩大,折氏在西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对府州折氏信任有加,这时府州折氏,已经担负着压抑代北诸蕃及契丹及夏州李氏的使命,并与后唐建立起密切的唇亡齿寒、相互依赖的关系。府州安全,河东安全;河东安全,中原安全。反之,府州丢失,河东就危险了。折氏为抵抗两大强敌,“寻以契丹与小蕃侵扰,移州于留得人堡。”
后唐长兴元年,折从阮着手兴建府州城,长兴二年(932年),府州城从下城迁移留得人堡。即应该说,府州城始建于后唐长兴二年(932年),距今已有1089年。兴建府州城期间,折从阮正值40多岁,他的父亲嗣伦早已作古,儿子折德扆还是个15岁的少年,就是说,府州城是折从阮一手所建。后来府州城扩建、完善,才有折德扆及其子孙的功绩。
府州城迁建至留得人堡,为中国第一将门折家将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阵地基础。时至今日它仍保持完好,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说,折从阮担任刺史后,将折家军由石塘关移防至留得人堡(即后来的府州城),其实唐和五代时期,府谷没有石塘关这个地方。明时期,延绥巡抚余子俊于成化九年修了明长城,府谷境内才有了镇羌堡、孤山堡、木瓜园堡、清水营堡、皇甫川堡等五处营堡驻军防守。堡与堡之间又设塘汛处,塘汛处有营房、望墩、烟墩。塘汛相当于现在的哨所。皇甫川堡到镇羌堡有塘汛十七处,其中孤山到镇羌有塘汛五处,有十里岩塘、双石窑塘。从皇甫川堡往镇羌数,第十塘汛在孤山。从神木永兴往孤山数,第十塘汛也在孤山。传来传去,孤山成了石塘关、十塘关,十、石和折同音。这是把明代的事移到了五代。据资料显示,府州折氏没有在孤山居住过,更没有在那里驻防。只是折氏的祖坟选在孤山。
《武经总要》前集卷之十七,麟府路云:“折嗣伦代为镇将,后唐庄宗有河朔,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天佑中诏建为州,改今名。以扼蕃寇,居下城,寻以契丹侵扰,移州于留得人堡(即今地)。”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张亢传》云:“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以州东焦山有炭穴,为筑东胜堡,下城旁有蔬畦,为筑金城堡,州北沙坑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折嗣伦代为镇将时,镇治设下城,张亢管勾麟府军马司时,在下城旁筑金城堡,在今府谷镇张家塔东北营墙峁。府州折氏三代任府谷镇镇将,镇升县升州,折氏移州也只能是从镇治下城移出,即今张家塔,不可能会从另一个地方移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越敏)日前,历经两年多筹备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金属镁研发中心在府谷县挂牌运行。该中心由中国有...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