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秀”出“夕阳红” 记者 彭琛
史翠英在指导村民纳鞋垫
一根细长的钢针、一条多彩的丝线,在脱贫户史翠英的手中自由穿梭,不一会儿工夫,鞋垫上的绣花就变得轮廓清晰。她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缝制出活灵活现的图案,也缝制出她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今年65岁的史翠英,娘家在子长市史家畔镇,她自小受奶奶和母亲的熏陶,喜欢做鞋垫。“小时候,家里穷得上不起学,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大人干活,鞋垫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会的。”史翠英回忆说,16岁时她做出的鞋垫已经在村里数一数二了。
21岁结婚后,史翠英把她的手艺带到了马家砭镇界石堡村,村里的妇女都很喜欢她的鞋垫,经常跟她交流手艺,对向她求教的妇女,她还手把手地教她们。渐渐地,村里爱做鞋垫的人越来越多,史翠英也在村里小有名气。然而,随着3个孩子逐渐长大,生活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她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手艺,一心一意跟着丈夫开始种地。
2016年,史翠英夫妇建起了3座拱棚,全部栽植了葡萄,在技术指导、品种选调、苗木调运、棚膜提供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短短几年,3棚葡萄就见了效益。随着孩子相继成家,老两口脱了贫,经济逐渐宽松,还有了更多空余的时间。于是,史翠英重新拾起做鞋垫的活计。“现在手工鞋垫是个稀罕物,虽然耗时费力,但是价钱高,一双能卖几十块钱。”史翠英说。
如今,只要有空,史翠英就拿出做鞋垫的材料裁一裁、剪一剪、做一做。看着村里年轻人前来学习,她就毫无保留地教她们针法技艺、配色技巧、缝制技巧等。“真没想到,人老了,这个手艺还红火了。”史翠英说。有时,她还会带着材料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去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围观。里面除了看热闹的,跟她学习的人也不少,她的大女儿王艳就是其中之一。“年龄大了,手不灵巧,眼睛也有些花,要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就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史翠英说。
重拾手艺活的史翠英成了村里的红人,很多村民一有空余时间,就跑过来跟她学习手艺,有的甚至通过做鞋垫提高了经济收入。看到这一场景,史翠英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孙乐杨辉记者程立忠)“今年我种了一棚“羊角蜜”、一棚“玻璃脆”,刚上市时一斤卖到50元,最低时一斤也卖10元,光...
子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