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知青 姜华信

延安日报 2021-05-09 09:12 大字

1971年3月中旬,在北京干部的带领下,全公社近百名知青组成了“元龙寺公社知青团”,开赴安塞王窑参加水库工地建设。

知青组团出民工,现在想来也是北京干部的一个管理高招儿。其目的是夯实知青学习班取得的成果,继续加大力度稳定知青队伍。同时,也树立了知青的良好形象,凸显出知青在延安老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水库工地位于延安以北100多里的安塞王窑乡境内,是当时延安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保持水土流失,改善当地区域自然环境,尤其是通过聚集水源,为延安城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

一天早晨,各村知青集中在延安城,背着背包,排着还算整齐的队伍,在“元龙寺公社知青团”这面大旗的引导下,从延安城出发,一路向北,朝着王窑方向行进。

陕北的早春三月,依旧寒风凛冽,山坡背阴处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我们的队伍顶着寒风,踩着坎坷不平的土路,遇河绕行,断路爬坡。虽说路程只有40多里,走起来却觉得漫长艰辛。那天,直到天刚刚黑的时候,我们才走完当天的行程,到了安塞招安公社。我们潦草地吃完晚饭,当晚夜宿在当地老乡家。第二天早上,我们又连续行军,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住宿的地方,是位于距工地约两三华里的川道边拐沟口的一个小村子。村里也就三十多户人家,人口稀少,窑洞沿两边山坡而建,自然条件还不如我村。

随着近百人队伍的到来,使小山村一下热闹起来的同时,也给村子带来了压力。老乡们费尽全力腾出了一些窑洞,也完全满足不了我们的住宿需求。我和赵志信、韩宝忠、贾庚、穆建利等几名知青挤在老乡家前窑的土炕上。晚上睡觉时,被子挨被子,身子贴身子,翻身都困难,将就着挤在一起。好在我们年轻,腰板好,劳动一天疲乏了,也不好过多闲聊,以免打扰房东休息,上炕钻被窝便熄灯歇息了。

队伍算是安顿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为后续投入水库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俗话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要事,“柴米”是当务之急,“油盐酱醋”可以捎带置办,“茶”完全忽略不计,灶房边上就有水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北京干部的带领下,大家兵分几路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奔波。

砍柴的队伍几乎动用了全部人马。为了找到柴,知青们几个人一组,拿着镢头、背绳、扁担,爬坡过坎,一路找寻。沟掌背阴处挂着冰凌,地上有积雪,但知青们不畏辛苦,粗树枝、细树棍等干柴全成了收获物。虽然满头汗水,全身劳累,也觉值得。毕竟灶房的炊烟可以缓缓而升了。

买粮的人马还算精干。两辆平板车,两三人一辆,远赴二三十里外的招安和志丹县侯市粮站去拉粮。记得吃完上午饭(一天两顿饭),我便和赵志信、贾庚、韩宝忠等人拉车出发。出发的时候是空车,你坐会儿,我拉会儿,一路不觉累就到了粮站。排队购粮、装粮,将三五百斤的粮食放在板车上,用绳子扎好,来不及在粮站附近的街上多转,便往回赶。拉粮的活儿我干了两三回。有一次拉粮回来,饭点已过。卸完粮食,手一抹,端起碗就吃。菜少馍凉难以下咽,掌厨的苗桂祥提着盛大油的桶给每人碗里舀了一大勺猪油,吃得满嘴油也不觉得腻,可见对油荤的“贪婪”程度。

水库工地建设正式开工了!知青团打着团旗,排着队来到工地。只见工地四周红旗招展,空场上放着平板车及铁锨、镢头、镐等工具。工作任务下达后,大家便纷纷干了起来。

水库建设的核心基础工程是筑坝。工地所在地位于杏子河中游,我们要在此地筑坝,将河水拦截住。我们进入工地时,河水已改道,具备了开工条件。

我们的工作任务是拉土方,用平板车从坡上取黄土,将黄土运到坝址,为大坝填土奠基,实际干的是筑坝的最基础工作。尽管如此,工程量也不小。

挖土方、铲土、装土、拉平板车等活计,我们经过生产队的数年锻炼,早已驾轻就熟。这帮人既年轻又有体力,剩下的就是如何运用体力的事了。

工地场地宽阔,民工队伍不多,所以劳动场面谈不上热火朝天。但知青还是感觉挺新鲜的,新鲜在于劳动的组织形式。知青们在一起,完全没有了在队里干农活儿被老乡指点时的不自在,也没有了星星都冒头了还没有收工的焦躁感。年轻人在一起,知青群体的热情与活力在集体劳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家在劳动中舍得卖力、不怕吃苦,各个工序协调配合,张弛有度。工地上同时有几支施工队在干活,放眼望去,只觉得我们这支队伍最有朝气,施工进度也在前列。

劳动之余,工地方也注重开展文娱文化活动。为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文艺晚会,各施工队都纷纷排演了文艺节目。我们和同在工地的梁村公社知青团的节目在演出中博得了阵阵喝彩,记得《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这个歌舞节目尤其精彩,现场发挥充分,真是归功于同学们的辛苦排练。金斌全、贾庚及一时叫不上名字的几位同学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的场景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中。

通过这次知青集体外出务工,我们都有了很强的组织归属感,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这期间,北京干部对知青的管理一点儿没有放松。记得有一个同学因故未请假私自回队,结果被北京干部派同学追了回来,开大会批评。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些过于严厉,但是从加强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及当时所处的环境方面来看,这样做也能够理解,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当时让当事人受了些委屈,相信这位同学现在早已释然。

在水库工地的日子里,一晃近3个月就过去了。眼看着水库大坝的土层在一米米增高,下一步就是石沙水泥的施工作业,我们承担的土方工程基本算完成了任务。这时也到初夏,临近麦收,水库工地给民工放假回乡,工程就此告一段落。

经过这一段时间,知青们已习惯了这个集体。回队的时候,大家依然是排着队,打着旗,告别曾经驻扎了几个月的小山村,步行返回延安城。

队伍返回途中,川道两边一片绿色,阳光照在身上,使人精神焕发,全无来时踏冰破雪的艰辛,步伐也轻快了许多。队伍里,同学们边走边聊,心情愉悦。我走在Z同学旁边,听他唱着《毛主席来到军舰上》这首歌。因为喜欢听这首歌,所以至今没忘。川道越走越宽,望到兰家坪,遥见宝塔山,来时一天半的路程只用了一个白天。于傍晚时分,我们就抵达了延安城。

新闻推荐

“万卷楼”里的诗与远方 忽弋琛

前不久,张兴源作品选集再次出版发行,厚重的四部大书,分为《张兴源诗选》《张兴源散文选》《张兴源报告文学选》《张兴源通讯...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