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全媒体行动《我们的黄河》系列报道之十七 宜川行 向着希望出发 宜川县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
宜川中学学生在做实验
记者 康龙 杜子龙 雷荣 通讯员 梁鹏
暖阳斜照,7米多高的张载雕像,静静地矗立在宜川县云岩镇新村广场上,其手捧书卷,目光深邃,直视前方,风度儒雅。
900多年前,我国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在宜川创办了崇圣书院和县学,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宗旨,开创了宜川县教育教化之先河,成为历代兴教重教的典范。
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宜川县秉承张载“传经授业、尚德载道”的办学精神,延续着“文出两川”的血脉,厚植沃土、培育桑梓,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打造区域教育新高地。2018年,高考一本上线605人,上线率28.5%;2019年,高考一本上线865人,上线率37.6%;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823人,其中应届生上线率38%……
初冬时节,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行动《我们的黄河》采访组走进宜川,感受宜川教育现象,探寻宜川教育密码。
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大夫好,我要看病,给我挂个号吧。”
“好的,请稍等。”“胳膊伸出来,我给你号脉。”……走进宜川县幼儿园,奶声奶气的对话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三楼的一角,小朋友强小迪扮演着病人、张艺童扮演着小药童、王亚鹏扮演着老中医,有模有样;一旁的药柜台、诊疗区、按摩床、挂号窗口,应有尽有;“病人”排队挂号、“医生”把脉问诊、“药童”照方取药,各个流程,有序自然。
“这是我们园里的一个活动区域,创设了看病的环境,并配备了一些常用的中药材,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熟悉看病流程,认识中药材,从小了解中医知识,传承中医文化。”一旁的班主任老师说道。
交谈中,远处响起了嘹亮的唢呐声,一支迎亲队伍欢快地走了过来。“新娘”坐着一顶大花轿,四个“轿夫”抬着轿子边走边舞,身后的“亲属”骑着毛驴搞笑逗趣。
“‘民间迎亲’是壶口岸边流传多年的习俗,此活动为的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家之情。”园长杨秋玲介绍道。
杨秋玲耕耘幼儿教育多年,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式。在她看来,幼儿园不仅要教授幼儿知识,养成幼儿良好习惯,更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的她,同样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担任园长后,她把“博爱教育,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根植于壶口深厚的文化土壤,把挖掘、弘扬和传承壶口文化作为本园“博爱”体验课程的重要资源。
“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契机”,在每个楼层的走廊,幼儿园均创设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区。一楼以“壶口情”为主题,创设有壶口瀑布四季景观、自然风光、古老的民间传说及旱地行船、黄河大合唱、壶口斗鼓等体验区;二楼的“家乡美”主题,创设有红色南泥湾、壶口窑洞、红星剧场、家乡的民俗文化、特产小吃、风土人情等;三楼的“中华魂”主题,布置有琴棋书画、传统游戏、传统戏曲、中医馆等。
“在一日常规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体验陕北窑洞生活,感受劳动耕作情景,让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最美的家乡记忆,传承地方文化,培养他们的中华之情、创新之能、博爱之胸怀。”杨秋玲说道。
别过杨秋玲,在宜川县博物馆活动,记者偶遇一群特殊的游客——宜川县行知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排着整体的队伍,跟随着讲解员,参观博物馆每一个角落。孩子兴致勃勃,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近距离感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们留下的丰富遗迹和光辉创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领略丰富的历史遗迹,触摸悠久的历史脉络,亲身感受家乡文化,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向上意识,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宜川县行知幼儿园园长范灵芝介绍道。
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几次月考下来,对于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由年纪第十名跨到第二名。”王益笑着说,“希望能再进一步,争取进到年级第一名。”
在宜川中学,记者见到了高二(一)班学生王益,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她,一开口就让记者惊诧不已。
一直以来,宜川中学蜚声在外,培育了众多“别人家的孩子”。能在高手如云之地排在年级前二谈何容易,何况王益的目标是做年级第一。
“有‘极课大数据’帮我查漏补缺,我相信我会做到的。”王益说。
据宜川中学研宣处主任高培介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升教与学,学与习的融合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学情主导、精准把脉、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成为学校、老师的探索课题。
“原有布置的课后作业,教师虽然也在批改,但教师对全班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近期或长期学习变化情况等问题难以做到精准把握。”高培说。
2019年,宜川县高瞻远瞩,紧抓苏陕协作有利机遇,从江苏省引进了“极课大数据”智能教育平台,每天对全校教育教学进行“CT”扫描、全身体检,通过采集、分析学生日常作业和考试数据进行学业诊断,推动老师“以学定教、精准辅导”,学生“查漏补缺、精准练习”,学校“因材施教、减负增效”。
“这是我们第九周的数学限时训练数据库,通过‘极课大数据’,可以发现各班在年级中的排名对比,得分率最低的3个知识点,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道错题。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根据大数据进行逐题分析,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在办公室,高二数学老师郝欣正在做着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结论是我的文科知识不如理科知识,尤其是语文作文语言不生动、字迹不规范,英语作文格式不正确、层次不分明。”高二学生姜帅说,数据分析让自己看到了与优秀同学的差距,发现了存在的知识短板,“我会按照老师提供的私人定制,自己会强化训练、及时改进。”
“极课大数据”不仅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助推器,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新武器,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精准性、高效性,实现了学校教学方式的科学性、高效性。
目前,宜川中学已实现“极课大数据”覆盖全校137个班7588名学生,累计检测作业43950次,累计扫描检测试题共46859次。累计建成校本试卷5319份试卷,校本题库73213道。
“极课大数据的使用正在改变宜川中学的教学生态。”高培介绍说,“极课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日检测、章节检测、全校阶段性考试、高三模拟考试之中,实现精准的学情诊断、精准的私人定制、精准的试题命制、精准的考试监管、逐步开放的家校融合等,让学情可视化、方案个性化、教学精准化、家校互动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做最好的自己
拿着课本,带着教案,杨芸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
“老师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声音洪亮。
“请坐下!”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精神抖擞,杨芸深感欣慰。
杨芸是宜川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迎来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经验告诉自己,初进校的高一生学生,比起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劲头不足,精神不佳。
“以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而学生自己也觉得没能考上高中,心态上有些自卑。”杨芸说,“心理调节最为关键,我经常跟他们交谈、聊天、安慰学生们,告诉他们自己并不差,上职业高中同样可以考上好大学,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崔佳芳听得很认真,杨芸老师的话让她慢慢地解开了心结,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焕发出初中时朝气蓬勃的模样。作为旅游管理的一名学生,崔佳芳爱好广泛,才艺出众,成为全校各类大型活动支持人的不二人选,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中的“明星”人物。
“我没有放弃我自己,在这里我生活学习都挺好。三年结束后,我的目标同样是考大学,圆我做了已久的大学梦。”对记者谈起大学,崔佳芳显得很激动。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职业教育中心的生源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职业教育中心。在校长张明看来,这既是社会发展是现实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好机遇。
“办好职业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张明确立了“立足职高,统筹培训,联合办学、特色专业”的办学理念,把“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作为教师培养核心,把“传承、弘扬、培育、运用”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厚植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
“我们学校以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为主,开设了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果树花卉生产技术、烹饪、医学美容、康复治疗六个专业,为社会培养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曹文祥介绍道。
在学校看来,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关键。为此,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12个校内实训室,3个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实训。同时,与陕西旅游烹饪学院、渭南铁路轨道运输学校、西安海棠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满足学生专业需求,保障学生毕业就能就业。
“条条大道通罗马,每条路上都能实现最好的自己。”这些年,职业教育中心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其中2019年,学校毕业学生52人,44人参加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全部录取;8名学生参加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本科上线2人、上线率25%,专科上线100%。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办一流的职教中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致富路’。”站在校园内,张明不禁感慨道。
新闻推荐
村民的主心骨 致富的领路人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辛户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
张延刚带领村民整理刚刚采摘的苹果。“这满山果实累累的果园,头功当属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刚。”张延刚,延安宜川县云岩镇人民...
宜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