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陕北农民与一个红军小战士的父子情

延安日报 2021-05-26 09:21 大字

在胜利山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讲解员郭瑞深情讲述了陕北农民张德元与红军战士王同来的父子情深那段历史故事……

那是1935年深秋的一天傍晚,一个小红军拖着骨瘦如柴的身体在夜色中举步维艰。他下身穿一条单裤,上身穿一件破山羊皮背心,腰里系一条草绳,脚穿一双破烂草鞋,在崎岖的山路上,显得更加狼狈不堪。饥饿伴随着恐惧一寸一寸啃噬着他的意志,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一个人影向他走来,随后倒了下去……

来人正是在山里干完农活匆匆赶回家的张德元,家住吴起县铁边城张户岔村,他赶紧跑上前,扔下农具把人抱回了家,让新婚不久的妻子给这个高烧昏迷不醒的小男孩煮草药吃,又一遍遍烧水给他擦洗退烧,直到第二天早上体温正常。

小红军第二天刚醒过来,还没等张德元问话,又昏了过去。

“快,我们带他去找医生,这娃病得不轻。”张德元一边对妻子说着,一边从箱底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背起小男孩就走。几十里的路程,汗水浸透了张德元的衣衫,他却不敢停下来歇歇腿,一路小跑着,终于找到了大夫。经过诊断,才知道男孩得了严重的出水病和痢疾。

经过几个昼夜的精心护理,小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张德元心里也十分高兴。经过询问,才知道小男孩是湖南人。因为两地方言相差甚远,他们俩的沟通显得十分困难,连比带画,终于知道这位男孩是长征路上掉队的小红军战士,姓王,小名同来,当年11岁。可是刚打了胜仗的红军不知去了哪里,加上小同来的身体状况又如此糟糕,张德元和妻子决定留下他,并且将他认作义子,还给他重新取了个名字,叫张明华,寓意祈盼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张明华虽然小,但这些天经历的一切深深感动着他,他跪在养父养母面前,泪流满面。养母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家里养着两只母鸡,下的蛋全都归张明华吃,张德元更是竭尽全力、费尽心思地到处收集报纸、书籍,让张明华坚持学习,希望张明华养病的时间不要误了识字。

1936年7月,红军西征归来,组织上要求凡是长征时流落的战士全部归队。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德元把张明华叫到跟前说:“明华,你走吧,组织要求你们归队,你就去吧,还是出去参加革命有前途。”

转眼就到了送行的日子,张德元拉着毛驴让张明华骑上,一直把他送到离家三十里路远的罗崾岘(时为红军西征兵站)。分别时,张明华哭着跪在父亲面前,语不成句:“父亲,我永远忘不了您!我一定会回来看望您和母亲的。”

这一别,竟然长达30多年之久。张明华离开的时候只有12岁,他只记下了这个村庄叫张户岔,并不知道归哪个县管辖,一直打问一直寻找,费了很大周折终于打听到了张户岔确切的地址。此时的张明华已经是四川省交通厅厅长,张德元打心眼儿里高兴。在张明华的多次催促下,张德元踏上了去四川的火车。

在火车站,张明华站在两鬓斑白、身形佝偻的父亲面前,眼含热泪紧握着父亲的双手问寒问暖:“走,我带您回家。”

父子俩回到家,有着说不完的话。张明华询问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家里的粮食收成,也向父亲讲述了这三十多年来自己的生活经历。到了晚上,张明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新裤给父亲换上,然后随手拿起父亲换下的内衣、外衣去卫生间清洗,张德元慌忙起身阻止他:“孩子,你现在是国家干部,怎么能给我一个老农民洗衣裳?”

张明华扶着父亲坐在沙发上,他再一次跪在父亲膝前“:父亲啊,我当年有病在家时,您接屎倒尿精心地服侍我,不知给我洗了多少次。如果不是您从阎王爷手里把我救回来,哪里会有如今的张明华?在单位,我是人民的公仆,回到家,我就是该尽孝道的农民儿子啊!”

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信仰?无数次的讲述,无数次的感动,郭瑞给出了答案: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铁骨铮铮;为了党的事业,他甘心做一名人民的公仆。而当他脱下军装,换下制服,回到家时,心里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孝字为先的普通人,张明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新闻推荐

部门单位齐努力 污水治理有成效 吴起县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寇颖记者郑鹏)5月16日,吴起县城管局环卫站的一辆洒水车,像往常一样来到吴起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池进行装...

吴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