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面花:让民俗之花历久弥香

延安日报 2021-06-18 09:40 大字

迂萍(中)教授制作面花

面花造型栩栩如生

庆祝建党100周年面花

黄陵面花俗称花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黄陵民间文化中,黄陵面花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并贯穿于民间各种信仰祭祀,岁时节令,是黄陵人不忘恩德、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走进黄陵县轩辕社区面花爱好者迂萍家中,各式各样的面花映入眼帘,花鸟鱼虫、卡通动物,或气势雄伟,或雅致优美,无不栩栩如生、精巧传神。眼前的迂萍正在耐心地教授前来学习的面花爱好者制作面花。

“咱做花瓣的时候,点开这个面条,三个一组捏,一个一个的花瓣捏,就是把咱剪的条条都捏住,不能只捏上面不捏下面,然后把花瓣捏得均匀一点,好看一点。”迂萍对学员说道。

50岁的迂萍从小就在家人的影响下喜欢上了做面花。利用闲暇时间,时不时都会拿出面团捏上几个,越捏越喜爱,2015年,迂萍找到黄陵面花非遗传承人赵爱芳,提升自己的面花手艺。如今,迂萍自己捏得一手好面花,精巧的手艺也吸引了不少邻里朋友前来了解面花,学习制作。

“小时候我妈、我奶奶就做面花,大多是做些兔、虎,我也特别喜欢,虽然喜欢也没有实打实地做过,后来也慢慢不做了。最近几年发现,我邻居迂萍做得特别好,也很有名气,没事了就过来看看,看的时候就想学,在逢年过节或者娃结婚的时候做些面花,继承这祖祖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面花爱好者赵妍芳说。

面花的制作没有具体的定量标准,全凭艺人的经验去把握。揉、捏、剪、塑造出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用豆子、大枣、花椒籽等镶嵌眼睛,捏制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唯一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年轻人在面花的制作过程中注入了新元素,在完美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需求也有所变化,面花也不像原来做得那么简单了,现在我们既做欣赏的,能吃的,结婚的,也做一部分过生日之类用的。”迂萍说。

面是软的,心是热的,对于面花爱好者来说,面花传承的是一种情感,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传承爱与祝福。

“这几年我也带了一部分徒弟,有到家里跟我做的,也有参加培训班的。县妇联妇女培训活动我也经常去做面花,基本上每个乡镇我都去过,给大家教面花,让大家都会做,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热爱面花,一代一代都把黄陵面花传下去,让面花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致,既能吃,也能观赏,不被后人忘记,也不被历史遗忘。”迂萍说。

新闻推荐

黄陵县苹果园有“新宠” 新型套袋器 用起真方便

本报讯(通讯员姜涛田伟)眼下正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一种新型电动撑口套袋器成为黄陵县各果业主产镇办苹果园里的“新宠”。...

黄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陵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