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张虎森

延安日报 2021-06-09 10:15 大字

“多亏了老张,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利益,还没有影响我们的项目进度!”5月19日,黄陵县苏家险村苹果示范基地与农户的土地流转纠纷圆满解决,项目负责人李兴年专程来到老张的“品牌调解室”,向这位闲不住的“和事佬”表达谢意。

老张名叫张虎森,提起他来,熟悉的群众口中总会不住地夸赞。这名在基层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年的老党员,原担任黄陵县桥山街道办司法所长兼调委会主任。退休后,每每听到居民谁家闹矛盾,张虎森总是按捺不住“掺和”调停的冲动,觉得自己还能帮上忙、说上话。于是,他被返聘回原单位,做了一名专职调解员。

“做‘和事佬’的爱好,我是遗传自父亲的‘热心肠’。”张虎森说,年轻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鸡毛蒜皮”“揪扯不清”的事情,他就爱“多嘴”“撮合”;工作后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儿,他也会热心地帮忙解决。时间久了,调解矛盾纠纷便成了张虎森的一项特长。他的调解工作干得越来越顺手,于是便被分配到了基层司法所。

“前些年,轩辕酒文化产业园施工时,工队与附近村民拿着铁锨钢管挥舞叫骂,我挡在两群人中间平息了一场群体性械斗,事后想起,才觉得害怕。”“农户家中建彩钢棚,工人操作不当触电,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我知道后,立即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平息了双方的怒气,所幸,最后没有造成坏的社会影响……”说起自己以前调解过的案例,张虎森滔滔不绝。

“从事调解工作30余年,我认为调解工作重在一熟、二知、三调、四访、五总结。”张虎森说。他接手居民张芳芳的工伤赔偿案子时,案件由于双方的赔偿意向悬殊而陷入了僵局。通过多次走访当事公司,借鉴以往成功的工伤赔付案例,并熟知已有情况后,他从户口性质方面着手,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最终调解成功,当事人圆满和解。

“干调解就要有‘不怕嘴磨烂、不怕腿跑断、不怕亲人埋怨’的三不怕精神,很多调解的突破口都隐藏在不经意的小细节、小线索里面。”30年来,张虎森最喜欢的就是走街串巷和大家伙“闲谝”,常住的辖区居民他基本上都认识,很多群众的脾气秉性、家庭情况、邻里关系他也都一清二楚。

工作以来,张虎森累计化解各类矛盾2900余起,涉及金额79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到99%,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省、市“十佳人民调解员”,省“十大法治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12年,桥山街道办还成立了以他个人姓名命名的“张虎森品牌调解室”。邻里纠纷、拆迁安置、合同兑现、农民工讨薪,甚至是给孩子介绍对象……只要是群众的事,桩桩件件都在张虎森这里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如今,58岁的“和事佬”张虎森依然每天在到调解室忙碌。他说:“我的身体还行,还能在维稳调解的路上再干几年呢!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组织的信任,我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农村幼儿园数学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黄陵县幼儿园 杨玲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的天性就是玩,农村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顺应幼儿的天性。数学游戏化,是现阶段素质教育大背...

黄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