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景区展演、网络直播带货、开设本科专业…… 文旅深度融合 非遗更“接地气”了

华商报 2021-06-02 01:39 大字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和记忆的文化遗产,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大门。同时,非遗项目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体验式非遗项目受青睐

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我知道的非遗项目有剪纸、华阴老腔。”西安市民王女士表示:“好多我都是在网络新闻上看到的,现实生活中很少能见到。”华商报记者从不同年龄阶层的受访者中发现,很多年轻人对于非遗项目了解并不多,相对熟悉的非遗项目多是可以参与其中的体验式项目。而受访的中年市民对非遗项目背后的故事和一些特点了解较多。“现如今很多非遗项目都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活动。比如社火,那是我们每年过年都会看的节目,所以比较了解这些节目的故事。”75后市民李先生说。

据悉,到今年2月份为止,陕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1个,省级非遗项目600多个。西安鼓乐、秦腔、陕北秧歌、榆林小曲、安塞腰鼓、商洛花鼓、华阴老腔等项目知名度都很高。陕西众多的非遗项目与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非遗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与物质文化相比,它们的传承和延续更需要依靠人的参与才能增添活力。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非遗的传承现状,全国各地都从不同层面举办了各种活动促进非遗文化更好发展。

线上线下助力传承保护

非遗文旅深度融合齐发展

作为陕西知名非遗项目,华阴老腔因为在舞台上与谭维维的创意摇滚合作惊艳了大家,在“一声喊”中打开了知名度。非遗项目在越来越多的精彩活动中为人们所熟知,也更加“接地气”。

据悉,今年“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其他部门及相关企业,开展“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非遗购物节等系列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非遗加强了与线上平台的密切合作,在互动中既带动了非遗的经济效益,又让更多人走近非遗。陕西从去年到现在,也推出了不少“非遗+景区”的活动,起到1+1>2的效益扩大作用。

记者从各大景区了解到,去年很多景区都针对非遗举办了活动。陕西省非遗进景区暨“黄河记忆”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去年国庆前夕在延安壶口瀑布景区举行,活动期间除了宜川胸鼓、划旱船的精彩非遗演出外,还设置了70块展板,展示了与非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延安市域内的非遗项目。现场还设置了20个展位区,对洛川刺绣、黄陵面花、富县黑陶、“延安故事”纪念品等兼具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的非遗衍生产品进行展销,更有非遗互动展示及网红直播带货项目。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进行产品和文化消费,非遗成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在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举办的“非遗传承健康生活”西咸新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现场展示推广茯砖茶、散茯茶、水盆羊肉、黑陶、葫芦器、剪纸等众多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产品。“我们在现场展示产品的同时还会进行线上直播带货,通过各种电商网络平台,以线上互动的方式推广传播非遗文化,让非遗推广形式更加多样。”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昆明池·七夕公园景区近年来在清明、五一、端午、乞巧、国庆及新春期间,都举办了包含华阴老腔、剪纸、皮影、泥塑、脸谱、茶艺、扎染、拓片、黑陶、葫芦器、茯茶等观赏性强、体验感十足的非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现场体验。景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剪纸、扎染、棕编、做香囊等手作类的非遗项目深受游客的喜爱,游客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非遗”依托景区平台,在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中,通过项目展演,让更多的游客真切感受到陕西优秀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魅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景区借助“非遗”的资源优势,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竞争力,让更多的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陕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

需要更多热爱非遗的专业型年轻人才

陕西拥有众多非遗类博物馆,目前在西安就有皮影博物馆、婚俗博物馆、造纸博物馆等。各区县都有了自己的非遗博物馆,许多项目还开办了传习所加展示馆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去年,西安还命名了15个预约式文旅融合非遗示范点,游客如果对非遗项目感兴趣,可以前往文旅融合示范点预约参观。

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各级非遗项目和各级传承人从国家到地方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进行传习补助。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展示、抢救记录、数字化保护,以及进校园、结合乡村振兴的非遗乡集等活动。专家学者还有许多传承人都出了专著、口述史等。非遗不仅仅是经济活动,更是精神文化活动,衡量非遗传承保护成果的标准更需探索。非遗加旅游,非遗加乡村振兴,非遗加互联网等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传播非遗,增加其影响力和关注度。

2021年,西安音乐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筹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专业。王智表示:“非遗学科的开设,会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有机会进入到非遗领域,为非遗研究做出成绩和贡献。”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王智表示:“我个人觉得《非遗法》是我们非遗保护的定海神针。它规范了政府职能部门在非遗工作中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当然也规范了怎么评审传承人和怎么评审项目。在非遗这个领域,我们很需要长期从事非遗实践工作,又懂法律的非遗专家。还需要热爱非遗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为非遗领域带来活力。”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田蕾 实习生 成方林 徐瑞煜 采写

新闻推荐

延安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培训视频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杜音樵)5月28日上午,延安富硒功能农业发展培训视频会召开。副市长张强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