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电维护工“千辛万苦”保安全
入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陕北地区依然是春寒料峭。呼吸着清晨的薄雾,2 8 岁的袁龙辉跟师傅张小宁,走在草木枯黄的山峁间。他们是西延高铁线上的临电维护工,今天要完成山上几公里的线路巡检。
西(安)延(安)高铁全长2 8 7 .0 5 9 公里,是国家高速铁路网中“八纵八横”中包(银)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纵贯陕西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 月,这一工程将正式开工建设。
临电建设则是“先遣队”,要为正在建设中的西延高铁沿线各站前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电力保障,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已于去年1 月进场开工。在全部主干线路架设完毕并顺利通过验收后,老张、小袁又和同事们一起,担起了2 0 0 多公里的线路检修、维护等任务。
老张并不老,只有4 6 岁。架线、巡线工作,他已经干了2 0 多年,参与了西成客专、宝兰客专、银西高铁等许多重点项目的建设。长期在户外,老张的脸显得黝黑粗糙。小袁去年才来到工地,西延高铁是他参与的第一个高铁项目。
每天清晨,师徒二人就从位于延安市富县的驻地出发进行巡检,许多线路都在人迹稀少的山岭中,爬山翻沟成为他们的“必备功课”。头戴安全帽、斜背挎包、胸前挂着望远镜,肩上扛着铁锨……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小袁,出门装备齐全,俨然一位“老师傅”。
“这些都是“标配”,少了哪样到时都得抓瞎。”小袁说。说着他一一介绍起自己的装备:望远镜能看清电杆顶部和高处的线路细节;有时电杆底部雨水侵蚀,会出现松动现象,就需要用铁锨重新将土回填、压实;挎包内的手锯、柴刀,用来清除一些导线附近的树枝等,避免出现事故……
“我们还随身带着驱蛇粉,过了冬天,山里的蛇就出来活动了。”小袁说,“去年我们就在路上遇到了一条黑蛇,有一米多长。”他的挎包中还常常放着干粮、记录本和塑胶袋。每一处缺陷、处理情况,小袁都会详细地记录在案,干粮的包装袋、饮用完的矿泉水瓶、沿途碰到的垃圾等,小袁和同事们都会用塑胶袋“打包”。
有时需要走十几里的山路,赶不回驻地吃午饭,就只能啃面包或压缩饼干。小袁记得印象最深的午餐是一顿自热火锅。林密山青,清风蓝天,自热火锅香气四溢,“简直是“奢侈”的享受。”“不过有些浪费时间,不如啃干粮快,还能接着干活。”小袁说。
老张笑着听小袁“吐槽”,他一边脚步稳健地走着山路,一边也说起自己最难忘的一餐。那是去年冬天,老张和1 4 名同事接到故障抢修任务,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立即出发。到了故障点,老张需要登杆作业。冰雪中,1 5 米的电杆攀爬一次很不容易。“吃饭只能让同事绑两个饼子,吊上来我在杆上吃。”老张说,“那次我在上面待了四五个小时,直到把那一处故障完全处理好。”
小袁最佩服师傅的登杆绝活儿,不管是1 0 多米的电杆还是2 0多米的铁塔,总能稳稳地爬上爬下,还能在杆塔上进行各种精细操作。他已经在师傅的指导下练了一个多月,但爬杆时仍然不由自主地两腿发抖。“不过我有信心,再有一个月我应该就能上杆操作了。”小袁说。
虽然参与了很多高铁项目的建设,老张也有小小的遗憾:“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在铁路正式开工前完成,很少看到整条线路贯通的模样。”这次参与西延高铁建设,老张希望能弥补这个遗憾。
“这条高铁是修到延安去的,这次我们虽然把线路架设到了延安,但也没时间在革命老区好好转转。等高铁修好了,我要坐着高铁再来。”老张说。
小袁笑着说:“师傅,通车了我陪您来。咱们一起把延安转个够!” □姜辰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斌田杰苗记者胡琳吕雷)3月12日,延长石油采气四厂在富县办公基地开展“演”“练”“学”“三合一”消防安全应...
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