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益:马栏红土地上的不朽传奇
李小涛
张清益是关中分区新正县长舌头区雷庄乡(今旬邑县马栏镇雷庄村)人,上世纪40年代,他带领仅有20多户农户的雷庄村在边区首办义仓、助产妇训练班、一揽子民办学校,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成为马栏红土地上的不朽传奇。
1940年,在国民党反动派军事经济封锁、关中分区经济困难背景下,作为雷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清益萌发开荒种粮的想法,很快得到一致拥护,这个方法被叫“义仓”。
雷庄村办义仓的经验,很快在新正县和关中分区各县得到推广,各县普遍开展起“向张清益学习,建立义仓,防备荒年,支援战争”的群众运动,仅1943年四五月间,关中全分区就开义仓田16000多亩。
张清益的创举赢得了党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他先后被关中分区、陕甘宁边区评为“劳动英雄”“边区特等劳动英雄”。1945年6月,边区政府发出了《关于普遍建立义仓的命令》。从此,由张清益首创的义仓,在边区23个县得以普遍建立起来。他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史册之中。
张清益听到新正县政府准备举办助产训练班的消息后,觉得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机会,决定在雷庄率先试办一个助产妇培训班,让群众最先得到好处,经过他一户一户的耐心动员,雷庄村的助产妇培训班很快就办了起来,影响逐渐扩大。
张清益的助产妇培训班在边区产生了很大示范效应。1944年6月,《解放日报》先后两次对张清益创办助产妇培训班进行了专题报道,对他改善产妇接生及妇婴护理环境方面的成功探索给与了大力肯定。为了培训更多的基层助产接生力量,边区政府开始在各地全面推广雷庄村的经验,不仅通过《解放日报》,还以书刊、识字课本等不同的形式,向不同的群体介绍助产妇培训班,将“雷庄经验”传遍陕甘宁边区的各个角落。1944年边区各地共开办了18个助产训练班,极大提高了婴儿成活率。
1944年,边区政府发出指示,提倡以民办公助形式办小学,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随后,张清益听取了在雷庄蹲点调研的边区文协主席柯仲平的建议,决定利用现有的条件,在雷庄办一所一揽子民办学校,把群众组织起来,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雷庄村的民办学校不但教人们识字,而且还组织多种活动,将贯彻党和政府的工作精神与丰富群众的生活结合起来。这种“一揽子民办学校”的新概念引起了关中分区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视,《解放日报》于1944年8月刊发雷庄创办一揽子民办学校的倡议。雷庄民办学校因办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关中分区文教工作模范,并在延安边区文教大会上受到表彰,驻乡干部包轲岗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专门接见。1945年1月,《解放日报》刊登专文,向边区各地介绍雷庄的一揽子民办小学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张清益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以旺盛的革命精力,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B)⑤
新闻推荐
@陕视新闻5月30日消息,5月7日,陕西铜川游客余先生驾车行驶在咸阳旬邑县石马路白马梁附近时,突然从车头左侧灌丛中走出一只金...
旬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旬邑县这个家。